中华全国商业信息
2020年4月28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第二十八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出席发布会并发言,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曹立生详细解读了2019年中国消费品市场的运行特点及2020年市场发展趋势。
2019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稳步扩大,网上实物零售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更趋平衡,小微企业发展活跃、以餐饮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对整个市场的意义更加明显,化妆品、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服装行业和家纺行业消费特点分析如下:
服装
消费提质升级,品牌注重情感价值
01服装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提升
尽管限上单位服装消费增速出现放缓,但整个服装市场的消费品质在不断升级,服装消费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且涨幅连续两年小幅提升。2019年服装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较2018年提高0.4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和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相比,服装CPI涨幅低于整体CPI涨幅1.1个百分点,但高于核心CPI(扣除食品、能源)涨幅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服装消费的档次在稳步提升,服装市场依然朝着消费升级的方向持续发展。
02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滑
2019年,在整体服装市场增速放缓、渠道分流压力加大以及百货业内在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不及上年同期,累计下降3.3%,增速较2018年放缓4.2个百分点。回望2010年、2011年,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消费增速曾在20%以上,此后,随着电商崛起和居民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传统零售渠道的服装消费增速很快放缓至个位数。如今,自2016年以后,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消费再次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转型和服装品牌的变革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03运动服、童装、羽绒服市场集中度提升
2019年,尽管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有所下降,但童装、运动服、羽绒服销售情况相对较好。其中,在儿童消费占家庭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以及母婴产业的持续提升的推动下,童装零售额实现正增长;羽绒服在成为时尚新热点后,其零售量在2019年也实现正增长;运动服则全民健康意识高涨的大环境下,实现品牌的专业度、时尚度提升,其零售量实现加速增长。
04“双11”虹吸效应明显
自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首次举办网络促销节以来,每年的“双11”已逐渐成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全渠道的促销活动日、以及品牌的新品发布盛会。网上服装消费呈现出双十一的虹吸效应。
05一线城市消费者关注高性价比和高品牌力
和其他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服装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人们购买服装更加理性,目的性更强。一方面,在购买大众服装的时候,消费者更加关注服装的性价比和品质。因此,高品质、基本款、中低价格的服装销售情况较好。另一方面,在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时候,消费者更加关注服装的品牌力,希望通过服装品牌来展现个人的品味和生活状态,因此,高端品牌服装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06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网购人群快速增长
伴随着电商环境不断优化、网购模式持续创新、物流体系日益完善,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线上平台购买服装。
07文化特征鲜明的服装备受青睐
2019年,文化是消费者心中最坚实的精神图腾,文化在服装市场的符号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是“汉服热”体现了当代青年对汉文化、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推崇,反映了商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二是“国货潮”彰显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越来越多的本土服装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颜值的“国货之光”;三是“国际秀”,中国服装品牌更加频繁地走上世界时尚舞台,通过推出国际设计师款,以及与全球知名IP跨界融合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多元、包容、开放、自信的中华文明。
08消费者更加在意品牌的情感价值
在这个“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市场,消费者既可以为没有充分了解的商品欣然下单,也可以对所谓市场权威置之不理,维护、巩固与消费者的情感是当下每一个服装品牌都需要认真对待的功课。
09服装消费将回归绿色时尚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境意识,消费者更加重视服装的健康属性、环保效益。首先,服装的面料、原材料要做到绿色环保,从源头保证消费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次,工艺流程使用绿色循环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碳排放;第三,提供绿色的零售环境,确保流通环节不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最后,传递绿色时尚理念,让消费者懂得绿色消费知识,懂得欣赏绿色时尚之美。
家纺零售额增速提升明显
012019年床上用品零售额增速提升明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2%,扭转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6年负增长的态势,增速相比上年大幅提高10.4个百分点。
022019年月度零售额增速逐月攀升
从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类商品零售额月度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月度增速呈现从年初逐步上升的态势,零售额增速从年初1-2月份的同比下降6.5%稳步升高至12月份的同比增长6.2%。
03床上用品套件和各种被集中度有所提升
2019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套件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为39.9%,相比上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床上用品各种被前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为35.5%,相比上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
04品质化、多样化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床上用品的消费需求也趋于品质化、多样化。在产品材质选择上,更注重产品品质,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产品更受消费青睐;功能需求方面,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使用需求,而是开始考量材质是否考究、舒适、环保、是否时尚美观,与整体搭配是否协调等;在消费风格方面,呈现出豪奢、隐奢、科技、绿色等多种不同消费取向。此外,健康类床上用品将更加受到消费者关注。
05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家纺消费频次
首先是消费观念转变,以毛巾和枕巾为例,以往毛巾及枕巾是低频耐用品,但现在消费者都会定期更换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卫生;其次,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青睐于选择能够表达其个性审美和实现内心满足感产品,而不单单只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再者,消费者在购买床品时,也开始更多的考虑家纺产品和其家居家具的色调、风格是否合适。
06床上用品与家居行业一体化发展
我国床上用品与家居行业融合是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借鉴国外经验,国外家纺品牌集团一般采用从家纺到家居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家纺、家装、家具、装饰、设计的抱团式发展,往往市场占有率较高。随着消费升级,消费文化的进步,消费者除了关注产品本身,还将更加关注床上用品与家居的融合。
07与“智能化”联结更加紧密
当前部分家纺企业已开始探索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技术颠覆了时代也重塑了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的产品具有趣味性、时尚性,能够满足消费者细分化的消费需求,将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提升生活品质。
08疫情后,床上用品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积极作为,向数字化、品质化转型也将带动消费的增长。此外,国家近期也出台了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稳定就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复工和人们生活恢复正常,有助于市场的恢复增长,相信在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下,床上用品市场消费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2020年零售业发展趋势解析
高品质、社区商业、智能化
为主要关键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其发展趋势可总结为五个方面:
01以品质为中心优化商业供给
在高品质消费的大趋势下,高品质的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零售店等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零售企业将进一步提升供给水平:倡导优质优价,特别是性价比高的安全食品和杀菌防护用品、严格把关进口商品质量、丰富商品品类、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此促进我国消费品市场向品牌、品质化方向稳步发展。
02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满足新体验新需求
2020年,零售企业应顺势而为,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出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一方面向消费者提供新颖的产品体验,以功能丰富、种类多样、设计时尚、绿色智能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刺激和带动消费的增长;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去塑造、挖掘新的消费场景和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03以智能产品为中心活跃商品零售市场
零售企业将在减税降费、补贴促销等扩大费政策的支持下,更加主动地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根据消费观念、社会进步以及技术迭代等的发展趋势,增加可穿戴体温检测设备、消毒杀菌家电、健康汽车等智能、健康、绿色、安全的商品供给,形成一批新的热点商品。
04以服务性业态为中心带动客流增长
在实物商品市场增长幅度趋缓、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持续上升的大趋势下,零售业将与餐饮、旅游、体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推动实体零售场景与服务业态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带动客流增长,在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同时促进相关商品的销售。
此外,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传统零售企业以大型零售企业居多,两者融合有利于大型零售企业平台带动中小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就业和收入增长。零售业还将通过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服务性活动,比如与文化、体育、旅游、公益等结合的活动,促进相关商品销售,增加服务性收入。
05以社区商业为中心提高居民幸福感
2020年,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切近生活服务为主的社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便利店等社区商业表现出独有的竞争力,正在逐渐成为拉动消费的亮点。未来,社区商业也将转变千店一面的经营方式,根据社区的人口结构、社区消费者年龄以及他们的需求特点灵活地调整商品结构,充分地将文化元素、人文情怀、服务项目融入社区商业,为社区居民带来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