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山东省即墨市千余家纺织企业的工人纷纷返回岗位,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之中
制造业每逢过完农历新年,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用工荒”,这已经不是新闻。今年春节过后,为了解企业开工生产的实际情况,《中国纺织报》记者主要针对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的部分纺织企业,分别就生产、用工、订单和未来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纺织企业节后开工及生产经营情况总体较好,生产订单趋于小批量、短周期的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都提到产品创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等工作,将成为今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大中型企业开工率稳定
由于春节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早,今年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的纺织企业用工较为稳定,开工正常,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情况较好。据介绍,山东的纺织企业基本在正月初七前开工,江苏、浙江的纺织企业也将在正月十五前全部开工。
据《中国纺织报》记者调查显示,与福建、广东等省份节后用工情况不同,江苏、山东、浙江各大纺织企业普通员工缺口不大,对技术类工人需求依然旺盛。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订单情况好,生产任务较重,早已全面开工;江苏大生集团车间一线的外地员工大多已返岗,公司人力资源部为应对节后返岗率不足问题,年前就积极组织召开招聘会,并采取派专人去外地招工等方法,解决用工问题,为年后顺利开工做好了充分保障;山东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春节后开工正常,返工人员达90%以上;山东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节后开工率也达到90%以上。
在调查中,《中国纺织报》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对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的大中型纺织企业而言,用工已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江苏联发纺织公司制定了福利性培训、旅游等措施,在确保员工收入增长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青岛即发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待遇和福利水平普遍提高,临近春节时,对员工更是照顾有加,为外来务工人员购买车票,为员工春节返乡探亲提供各种便利;对于家在公司周边地区的员工,公司直接用巴士将员工送回家过年。
事实上,在纺织企业里用各种福利待遇留住技术人才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为员工修建公寓、提供婚房、帮助员工子女上学、组织员工出游等奖励方式比比皆是,因为企业明白“老员工”有稳定的技术水平,企业归属感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除通过提高员工福利留住人才,不少企业也通过提高设备效率来节省用工。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根据各分厂实际情况调整劳动定额及用工数,进行设备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浙江省兰溪市升华纺织有限公司也通过提高设备效率,来满足新订单生产需求的同时减少用工。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14日开工完成印染布下机产量75.7万米。图为印花车间印制工段员工节后生产操作的情形。郑安江 摄
订单更趋小批量、短周期
从调查情况看,山东、江苏等地的大中型纺织企业手持订单充足,订单3个月以上占30%;持1~3个月订单的企业占60%。浙江部分中小型外贸型企业,订单不足1个月。
浙江省兰溪市升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胜华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当前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削弱了我国低成本出口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之痛。面对成本上升,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方式,向上游企业压价、产业转型,以及减少出口、扩大内销等方式化解成本压力。其中企业不接或少接长期订单来化解库存的风险,公司自2014年开始接小批量、短周期的生产订单。
同样对订单周期有所调整的还有山东即发集团,据其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的的生产订单已安排满。和以前的生产模式相比,企业现在也采取小批量、短周期的生产模式,这样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快速调整生产。
际华三五四三公司成衣事业部在节日期间承揽了14地勤圆领衫的生产任务,为圆满完成军品订单,成衣事业部抓紧投入生产。侯海水 李文水 摄
企业积极优化品种适应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纺织企业预测今年的市场形势将保持去年的走势,少数企业认为今年前景总体呈现乐观。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9亿元的科技工业园新建现代化生产项目为公司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为提产保量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随着花布二车间生产的达产运行,公司生产布局、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山东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构建电商、微商、专卖店和传统销售“四位一体”的新型营销模式。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不少中小型纺织出口企业愈发艰难,所以企业通过结构调整,正在逐步改变订单分类,通过供应链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黄胜华表示,今年的情况虽然不是很乐观,但应该能与去年持平,目前企业已有生产订单,未来还会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生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