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家纺品牌

容城:呼唤品牌兴大业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最靠近首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一,河北保定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上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保定在承接北京服装产业资源转移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此同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保定在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上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据了解,保定市已把纺织服装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保定区域的纺织服装业大多以低端的加工制造为主,在产业规模和品牌建设上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东南沿海等优势产业集群相比较,尚有很大的差距。

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潜力。保定市也正希望通过提振纺织服装业来实现本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近日,本报对保定纺织服装产业进行调研,一起探寻保定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儿。

澳森制衣是保定市容城县一家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刚在新三板挂牌,正踌躇满志。尽管在澳森制衣的业务构成中,代工业务占很大一部分,但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经济的下行压力和市场的需求不振而陷入困境。

“在我们的客户中,虽然美特斯·邦威(简称‘美邦’)的下单量相较往年有所下滑,但美邦一直都不算我们的大客户,往年的下单量也比较小。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澳森制衣董事长周艳成告诉记者,相比美邦,探路者和铜牛才是公司主要的客户,而澳森与这两家的合作关系正在不断深入。

以与探路者的合作为例,澳森制衣除了为探路者做贴牌加工之外,还是探路者在保定地区的第一大代理商,在终端渠道的拓展上,双方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澳森代理探路者的背后,周艳成还有另一番打算。

“其实,我代理探路者除了看好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户外用品的需求潜力之外,还想打通渠道资源,利用探路者的知名度带动澳森自有品牌的发展。”周艳成说道。

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转型,不仅是澳森制衣,在容城服装产业集群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寻自我的转型路径。

敢变更要善变

作为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容城服装一直在北方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容城服装业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河北省容城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占永告诉记者,容城也是河北省服装产能比较集中的知名产业集群,目前,容城共有945家服装企业,加工户1800余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12家。“容城年产各类服装约4.5亿件,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装、内衣、棉服、裤装等多个品类。2014年,容城服装年产值达235亿元,是容城本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王占永说道。

虽然因受经济环境影响,本土服装产业在近年来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但就从容城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少企业依旧有着很好的表现。容城服装能在逆势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容城服装的敢变精神。“虽然市场不好,但近年来我们的服装企业一直在加大力度引入先进设备,提高产品品质。”容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企业也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自身业务结构进行变革。

其中,一直以衬衫加工为主业的万发集团就是比较典型的一家。“我们企业一直都在跟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变。”万发集团总经理姜志博告诉记者,万发以面料贸易起步,当时,由于市场信息不畅,企业很难快速找到合适的面料,所以万发就瞄准了这一需求做起面料中间商。“但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获取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料中间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我们便开启转型。”姜志博说道。

容城较好的服装基础以及万发在产业链上的面料资源,让其转型服装变得顺理成章。

“近年来,我们对万发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调整。”姜志博告诉记者,刚开始做服装代工时,万发的客户主要以欧美客户为主,但受经济危机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一直难有起色,所以万发也着手调整客户结构,推进客户多元化,来规避市场风险。

万发的调整举措显然已卓有成效。记者了解发现,万发目前的客户除了有欧、美、日外,拉美市场和南非已成为万发目前出口体量较大的海外市场。

“但随着综合劳动成本的提升,万发除了坚持做好原有的加工业务外,也在市场寻求新的机会。”姜志博说道。

在汇集大量代工企业的容城,受到冲击继而寻求转变的还有豪丹服饰。

一直从事代工业务的豪丹服饰曾经服务的客户有杰克·琼斯等品牌,随着综合生产成本的不断走高,代工企业的利润正不断被压缩。

“受市场影响,我们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加大研发力度和设计水平,将业务转向承接工装设计。”豪丹服饰总经理王振华说道。

目前,豪丹承接的工装订单已经涉及铁路、银行及警察装等多个系统。“考虑到近年来国家加大廉政建设力度,国家机关对工装的定制也从2年一换变为3年一换,服务好现有客户对我们来讲更加重要。”王振华告诉记者,豪丹通过提升服务,推出工装定制业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定制业务的涉足,也让豪丹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找契机寻突破

“工装肯定是豪丹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但我们也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王振华告诉记者,随着工装定制化的发展,他非常看好定制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定制业务的未来将很有市场。”更让王振华看好定制的原因还在于定制不会导致企业的库存积压,可以确保企业收益。

不论拓展新业务还是开发新品牌,随着行业转型的不断推进,容城服装企业也力求通过业务模式的提升拓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求新的赢利点。在这方面,华悦鞋业董事长牛艳宾已经找准机会。

“近年来,全民健身风潮盛行,这也带动了本土运动产品的快速增长。”牛艳宾告诉记者,相较于南方严重饱和的市场情况,北方市场无论在发展机会还是成长潜力上都更胜一筹。

对此,一直经营外贸业务的华悦也迈开转型步伐,推出童鞋品牌“蝌蚪宝贝”。“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品质童鞋的市场需求日增。一直以来我们都承接国外高质量订单,对国际安全标准和最新设计理念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拓展童鞋业务上我们也有很大优势。”

虽然“蝌蚪宝贝”还处于市场培育和发展阶段,但牛艳宾告诉记者,公司也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发展微商等来推进品牌发展。

与华悦不同,津海实业作为本地实力较强的服装企业,他还是决定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制造业务的提升上。

记者在对津海生产车间的参观中发现,无论是在车间的生产规模还是流水线的高效管理上,津海与南方一些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已不相上下,而且津海在清洁生产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表现。

津海实业总经理薛新建告诉记者,津海对流水线的管控非常精准,新上线的吊挂系统也帮助企业在生产流程等方面实现了约35%的效率提升。“我们现在正与红豆商谈一个合作项目,红豆选择我们,也正是看中我们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

而最值得津海骄傲的并非仅有与红豆的合作,津海目前的订单还包括英国的校服生产,而能接到这一订单,对企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则是极高的认可。

“欧盟对校服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在考察我们生产能力时需要经过多次的验厂确认,这也是目前津海质量最高的订单之一。”薛新建说道。

不过遗憾的是,作为国内工装理事单位和职业装理事单位的津海,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品牌,也是容城服装的软肋所在。

无品牌难竞争

作为传统的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容城在服装加工领域的确有很大的优势。

除了有大量的服装企业外,容城的服装配套产业也在快速成长。据容城县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容城的服装配套产业链已相对完善,行业年产值也达6亿元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容城在对服装行业发展至为关键的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东南沿海各省很难比拟的优势。

记者在对容城服装企业的调研中发现,该地一线工人多为80、90后员工,相比东南沿海一线工人普遍在35岁以上的年龄构成,其劳动力构成活力十足。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容城的一线工人多为本地周边村镇青年,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好。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对于已经拥有良好生产基础和用工条件的容城,其产业在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上的建设明显不足。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企业仅仅靠代工业务,很难在利润和成长规模上实现大的突破。

对此,当地政府显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

近年来,容城不断加大对自我的提升力度,推出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希望借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机遇,通过展会来扩大容城本地服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容城也与北京服装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在设计人才的引进及创意提升方面展开合作。“今年,北京服装学院也将‘北京服装学院保定白洋淀服装文化创意中心’、‘北京服装学院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保定)’及‘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在容城正式挂牌。”容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道。

尽管容城已经在品牌建设上开始引入外部资源推进本地产业转型,这种借力方式值得赞赏,也是事半功倍之举,前景可期。但要真正实现本地的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绝非一蹴而就。显然容城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发布时间:2015-12-16 
来源:中国纺织报 
查看次数:421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