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物流资讯

现代物流=迎合、渗透、打破、重建传统物流

在互联网经济下的背景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产业将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物流首当其冲,传统的中国物流在过去10年的发展就已经陆续出现破壳裂变的种种迹象,通过京东自建物流的成熟、滴滴打车的成熟,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冷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2015年中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一物流CEO韩军在5月6物流节演讲了一篇《颠覆传统物流行业模式,开启“互联网+”新时代》的模式。物流行业中传统思维、传统作业模式无处不在,根深蒂固,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温和改良策略,通过迎合、渗透、打破、重建四个步骤使之更加高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鼓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物流起源早于互联网,有人类活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物流的存在,但是其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物流转战互联网对于传统的物流行业来说,是一次新的发展契机。
  一、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越来越难生存
  营改增致命的一击:曾经与多位物流圈的老总探讨,2013年8月营改增全面推进过后,各大物流企业面临进项增值税抵扣问题,导致物流企业税负整体不降反升,当然主要原因是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缺乏进项抵扣。由于2013年8月之前,各企业会针对营改增有一定的准备,所以营改增最后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将从在8月后的半年时间,也就是2014年年度将表现很突出,最终导致的中小物流企业越来越难做,靠信息转包生存的物流企业将走向末路。(央视的调查数据:我国现有物流企业700多万家,拥有车辆1600多万台,平均每家2台车;货车空驶率达50%,每票货转手五六次才到司机手上,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很大的问题)
  二、物流平台经济将出现,合同物流将命悬一线
  中国物流面向平台化整合是必然趋势,过去合同物流鼎盛时期,中国的物流多半是以单一的项目驱动为主,很难平台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新的互联网经济将传统的TOB的业务变革成TOC的业务,打碎后的物流服务更容易促进平台的建设。从2013年的中国物流平台格局来看,平台化将成主流趋势,比较典型的例子:2013年安能物流启动了中国零担物流的首个加盟平台;马云的菜鸟整合的是一个电商物流仓储+配送+系统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中国物流园区、公路港逐步整合(特如原天地华宇总裁、传化物流总裁徐水波推出的天地汇模式)等等,都看出平台整合模式。在2015年第一物流横空出世,演绎互联网+物流,整合物流大数据,让物流运作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于社会。
  关于物流的平台经济要注意几点:
  1、物流平台经济玩的不是单一的业务,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
  2、物流平台表面看是实体整合,实际上内在是商业模式的融合,同时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一般的企业是玩不好的,也不是用一套IT系统就能实现的。
  3、物流平台经济不是赚眼前的钱,目光短视的人是注定玩不好平台的。
  4、物流平台经济需要进行商业模式裂变,就像马云的阿里巴巴一样,赚的不是交易和买卖的差价,是在依托这个平台积累的资金流、信息流等其他商业服务获取利润,信息通路和资源整合将会获得更多的价值空间。
  三、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中国物流商业模式变革
  2015年是中国4G网络成熟之年,过去中国3G发展的三年,已经催生了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成熟,以物流供应链来说,过程可视化变得越来越容易。
  移动互联变革公路物流运营:以3000万卡车司机服务的移动互联平台蕴藏着重要价值,目前第一物流倾力抓住这样的商业机会
  2、移动互联变革快递服务:以顺丰、百世为头的快递企业已经陆续在移动互联上实现了创新,将服务与APP、微信结合,变革和传统物流的运营服务模式,赢得了较高的客户体验。
  3、移动互联变革物流商业整合:2014年在新的SNS平台的物流中高层圈子已经初具雏形,2014年信息通路的变革将彻底变革中国物流的商业合作模式。
  趋势看,那些传统的靠信息中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角色将越来越难活,4G时代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商机!
  四、海外电商物流将成为热点
  2015年海外电商将迎来新的爆发机会,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会重视海外市场,因此基于海外电商的综合物流服务将成为热点。互联网是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的产业之一,物流作为中国的运力承载,发展互联网形成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打造全方位的互联网公司解决传统物流运力过剩、不安全、空驶、没有货/车源的问题,让物流更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于社会,打造物流原生态。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央广网 
查看次数:167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