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化纤原料为疯狂扩张买单

作为重要的纺织化纤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自2014年年初以来价格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12.6%。产能过快增长令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价格新一轮加速下跌使得行业状况雪上加霜。

扩张无序酿苦果

今年以来,国内PTA社会库存增加速度之快,让市场绷紧了神经,期货与现货价格由此应声下跌。

截至2月28日,PTA社会库存超过了250万吨,相当于国内所有PTA企业满负荷开工一个月的总产量。库存周转天数已经从去年11月份的3天变成了现在的9天,企业压货现象日趋严重。

库存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产能增速提高。自我国加入WTO后,纺织行业一度发展迅速,聚酯纤维需求快速增加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带动了PTA行业的发展。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国内纺织化纤原料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国内PTA行业利润丰厚,每吨利润长期维持在1500至3500元/吨。在这样的盈利水平下,三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投资生产装置全部成本。因此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一行业,仅2011年国内PTA产能就同比增长了114%至3328万吨。

纺织化纤原料行业“黄金时期”的疯狂扩张为后期埋下了隐患。到2013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许多企业被迫降价,行业盈利水平急转直下。尽管如此,行业的产能扩张仍未停止。

目前,包括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商——中国逸盛石化在内的国内PTA生产商,纷纷计划在2014年进一步增加产量。今年,中国逸盛石化宁波4号220万吨/年PTA装置、中国盛虹集团在江苏连云港的150万吨/年PTA装置、三房巷公司在江苏江阴市的120万吨/年伊士曼技术的对苯二甲酸装置和BP珠海的125万吨/年3号PTA装置、中国恒力石化在大连的220万吨/年3号PTA装置、成都的120万吨/年PTA装置都将陆续开工。

资深行业人士范燕文告诉记者,目前价格水平下,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些企业还在咬牙坚持,是因为一旦关停生产装置,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这是企业最不愿见到的。

2013年,该行业平均亏损幅度大约为300元/吨,而2014年新一轮价格下跌后,PTA生产企业的动态生产亏损幅度已超过500元/吨。在亏损加深和库存高企双重压力下,行业开工率被迫下降。Wind数据显示,2014年1月3日PTA所处的生产行业开工率为87.7%,此后开工率稳步下降,截至2月28日开工率已经降至73.4%。

低迷仍将持续

PTA价格持续走低,并没能改善下游聚酯生产企业经营状况。

聚酯化纤的价格随着原料PTA价格的下跌而下滑,聚酯生产企业的利润并未因此而改善。市场所期盼的聚酯行业开工率大增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据调查,聚酯行业目前同样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成本降低对聚酯行业增加生产的帮助有限,而聚酯价格重心的下移相比而言更加明显。

对于聚酯行业来说,生产利润提升的基础非常薄弱,企业缺乏加大开工率的积极性。与此同时,PTA行业“跌跌不休”的状况令聚酯行业在原料采购时选择了观望,“买涨不买跌”是聚酯生产商现下普遍的态度。

专业人士做出估算:截至2月28日聚酯行业开工率为70.6%,按照每生产1吨聚酯要消耗0.858吨PTA计算,PTA开工率仅需在72%左右就可满足聚酯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后期PTA的开工率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而且,聚酯行业对PTA的需求还存在“水分”。范燕文表示,由于聚酯行业购买的PTA价格一般低于期货价格,而这个价格差存在套利空间。一部分聚酯生产企业买入PTA现货后,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如此获得的利润比生产加工成聚酯更丰厚,如此操作虚增了一部分PTA的需求。

今年1月份以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仓单以及预报仓单数据快速增加,2月份平均仓单数量一直在6万张以上,高于2013年以前历史最高水平近两倍。但这部分需求目前还只流转到期货库存中,并没有被消化,最终仍要流转到现货市场中去。

某PTA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已经进入非理性状态,只要开工就会亏损,但企业被迫咬牙坚持,除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外,维持现金流转也是重要原因。无论如何,亏损经营的状态毕竟难以持续,最后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倒下”。

2014年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资金成本上升以及经济增速下滑令人担忧。在工业品集体走弱的情况下,PTA已经成为年初以来第二大跌幅的大宗商品品种。业内普遍认为,行业低迷的状况将会继续,需求的低迷将令供给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而当供给过剩状况严重到一定程度,部分企业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行业洗牌才会真正开始,到那时整个产业也才有“冬去春来”的可能。

发布时间:2014-03-03 
来源: 
查看次数:203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