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企业动态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应成全社会共识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于实体经济的两段话:“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国家高层对社会公众殷切期盼的回应。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天平应该是平衡的。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40%以上的税收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可现实情况是,天平一头高一头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只是压垮中小企业的表象,制度、政策、舆论环境等基础性生态不断恶化,才是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
  
  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史上最难就业季”应运而生。真的是就业难吗?在笔者看来未见得。据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35.4%的大学生愿意去党政机关工作、18.9%选择事业单位、13.6%选择国有企业,仅有1.3%的大学生选择去民营企业。一方面是社会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歧视、冷落;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举步维艰,弱化了吸收就业的功能。就业难是企业生存困境的延时反应,是社会未能善待民营中小企业的后遗症。国有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但是因为职业稳定性高、福利待遇好等特点使得众多求职者趋之若鹜。这种非典型企业的超高福利抬高了社会劳动就业期望值。对于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因为缺乏各方面支持,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其提供的岗位在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进入民企往往是大学生的无奈之举,于是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石,中小企业过去不应该、现在更不能成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国务院前后有两个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 条,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表述十分精彩,但实际上是一个“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进不去。2012年因为企业整体性经营困难,一些地方甚至收“过头税”、“翻老账”,以保税收增长率。
  
  现实的需求,改革的要求,民生的向往交织叠加,确实到了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法律制度的时候了。

发布时间:2013-07-15 
来源:中国纺织报 
查看次数:129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