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上海商人郑州兴办纱厂 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商人郑州兴办纱厂 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河南省工人运动史上,除了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二七大罢工外,豫丰纱厂大罢工也很有名。而曾经很红火的郑州国棉二厂,就是在豫丰纱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最为标志性的建筑莫过于二七纪念塔。矗立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的。“二七大罢工”是当时震惊河南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彪炳史册。每一个郑州人乃至河南人,都为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郑州还有一次著名的工人运动,那就是豫丰纱厂大罢工。

1925年的豫丰纱厂大罢工,是河南省工人运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代河南,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但确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工人队伍——1898年,英国福公司获准在焦作一带开采煤矿,河南的工人队伍开始走向稳定性和规模化。随着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相继通车,位于这两条中国大动脉交会点的郑州,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以铁路工人为核心的工人队伍。铁路的通车,带来交通的便利,从而推动了河南各种实业开始兴办,纺织、矿业等行业的工人队伍开始形成规模。

“五四”前后,河南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过程。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河南工人群众积极参加了这一伟大斗争。

1923年,二七大罢工爆发,虽然郑州的纱厂工人并不是运动的主角,但工友们为自己生活和生存权益而积极斗争的热情感染了他们,纱厂工人当时也积极参加到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运动中来。

经过二七大罢工的洗礼,河南的工人阶级已经成熟起来。

上海“纱王”相中郑州

上世纪初期,京汉铁路、陇海铁路的修建,不仅使郑州由小县城一跃而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使郑州成为商家的青睐之地。上海滩有名的“纱王”穆藕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郑州,创办了著名的豫丰纱厂……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巨资在河南兴建了国棉基地。在六家棉纺厂中,有五家是新建的,只有国棉二厂是由豫丰纱厂改制而来。

说起豫丰纱厂,那可是很有历史的,可谓近代河南较早的纺织企业。在六家国棉企业中,不仅建厂时间最长,而且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1925年轰轰烈烈的豫丰纱厂工人“抬纱运动”就是河南工人阶级继“二七大罢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在郑州市管城区东南部,有一条街道名叫豫丰街,它南起原国棉二厂,北到惠工街,全长不过200米左右。据说这条街是因为豫丰纱厂而得名。

1918年的一天,几个上海人坐火车到郑州考察。虽然当时豫丰街一带还是一片农田,但其中一位看到这里临近铁路线,地理环境优越,就对同行的人说:“在这里建一个纱厂,肯定大有作为。”

此人名叫穆藕初,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四大纱王”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开明民族资本家。毛泽东曾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把穆藕初归为“新兴商人派”。1940年10月,毛泽东致函刘少奇﹑陈毅﹑叶挺﹑项英等,指示注意吸收民族资本家及其代表参加根据地建设,再次提到穆藕初。

穆藕初,187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一个世代经营棉业的家庭。1909年夏,穆藕初在朋友资助下到美国学习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以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师,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实地考察,并于1914年夏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穆藕初是近代民族资本家中将科学管理法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人。穆藕初回国后,看到棉纺业有利可图,就和其兄筹划在上海开办纱厂。1914年10月,他收买一家未建成的纱厂,改名为德大纱厂。穆藕初把美国的科学管理法运用到德大纱厂的管理中。他把科学管理法归纳为三大纲要,即“节省时间、精神、物质”,以此作为经营德大纱厂的基本方针。他注重加强生产管理,减少生产成本。他制定了严格的厂规,对工人严加管束,同时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技术改造,产品在1916年北京博览会上获得第一名。

在穆藕初的科学管理下,德大纱厂连年获利。因为创办纱厂和改进经营管理而崭露头角,上海的一些资本家竞相邀他创办新厂。1916年夏,穆藕初与颜料商薛宝润等人,合伙创办上海厚生纱厂。该厂1918年6月建成后,穆藕初任总经理,仍以经营德大之方法经营厚生纱厂,到1922年,工厂规模已经扩大到纱锭4万余枚。

1918年,在教育学者蒋梦麟的影响下,穆藕初联合上海资本家贝润生、薛宝润、刘星跃、吴美卿等人,奔赴郑州考察市场,看到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他当即对朋友说,阿拉上海人一定要在郑州办纱厂,办大纱厂!

豫丰纱厂生不逢时

穆藕初独到的眼光,使豫丰纱厂一投产就快速发展,获利甚丰,但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豫丰金融陷入困境,生产时起时落,长期亏损,无奈,于1936年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接办。

可以说,穆藕初的眼光是独到的。

河南盛产棉花,郑州又是京汉、陇海铁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还有大批闲散廉价劳动力,实为纺织业大有作为之地。1918年上半年,穆藕初出面集资200多万两银子,在郑州成立了郑州豫丰纱厂股份有限公司,因穆藕初占股金最多,又是发起人,故被众股东推为总经理。

豫丰纱厂的厂址选在今天的管城区陇海铁路北、布厂街南一带,占地大约96亩,设计和施工均由上海南洋建筑公司承担,1919年着手筹建,1920年建成投产,有美国制造的电机4座、纱锭56448枚、布机230多台。由于穆藕初筹集来的资金不足,就向美国慎昌洋行赊购纺机2万纱锭,还有国产并线机5600锭。

据档案记载,豫丰纱厂按装机先后顺序分为一、二、三、四、五个纺纱工厂和一个织布工厂。另设一所发电厂和一所造纸厂。鼎盛时期,豫丰纱厂的员工约有4170人,其中男工1270人、女工2900人,其规模和设备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豫丰纱厂使用的原材料种类有美棉、陕西棉、彰德棉,日生产棉纱120包,规格从10支到32支。还生产粗斜平面布,使用“宝塔”、“飞艇”注册商标,产品主要销往河北、陕西、江苏、东北和河南各地。该厂1920年9月建成投产后,获利甚丰。

豫丰纱厂建成后,带动了周边小型商业圈的兴起,本来是乡村的纱厂一带,很快呈现出城镇化气象,电灯、自来水、洋车、黄包车等一应俱全,饮食小吃也适应纱厂工人的三班倒,昼夜营业。

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郑州成为两军必争之地。纱厂虽未毁于战火,但银行、钱庄大有戒心,纷纷催款,致使豫丰金融陷入困境。穆藕初辞去两个上海纱厂的总经理职务,常驻郑州苦心经营,但纱厂生产时起时落,长期亏损,最终因无力偿还债务,于1936年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接办。第二年,抗日战争的烽火逼近郑州,豫丰纱厂被迫拆迁到重庆,改名为“豫丰公司重庆分厂”。这个厂后来再也没有回郑州,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庆国棉一厂。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国家投入资金,重开纱厂,改名郑州国棉二厂。(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3-07-11 
来源:大河报 
查看次数:190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