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梳理地毯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几大原因

近日,一则新闻让严冬中的建材家居业变得格外不平静。一度是我国最大建材超市的东方家园濒临破产,其在北京市的5家门店全部暂停营业。其实,去年以来家居建材店频频关张已经不是新鲜事。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关闭国內所有店,曾经在国內市场一路领跑的建材零售业航母百安居连亏6年,兴隆家居建材城、金开利德家居卖场等不是停业就是转行……家居建材业到底怎么了?

近年来,几家全国性连锁大卖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拼命“跑马圈地”,一些地方性卖场为了守住阵地,也通过改造、扩建等手段来增加营业面积,导致卖场面积严重过剩。当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一些经营亏损的卖场就不得不关门歇业。

外部环境上看,几年前,不少商家看到地毯等家居建材行业利润大,纷纷投资,经过几年发展,地毯等家居建材超市和卖场遍地开花,同质化竞争严重,大规模的卖场扩容倒逼企业加紧生产,产品出现过剩。而近年来声势不减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的地毯等家居建材市场。

因此,有专家指出,这几年一些地区的家居市场建设过快,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市场容量本来就有限,门店数量增加了,单店营业额自然被摊薄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卖场经营不下去是必然的。同时,这位专家还认为,目前出现的地毯卖场倒闭现象,实质上是地毯行业的自我调控,是地毯行业自身在挤掉泡沫,并非坏事。

中国的地毯行业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没有诞生像家电行业的海尔那样的“巨头型”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而且以家族企业为主,无论在经营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缺失。

例如,目前很多地毯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做决策,喜欢“拍脑袋”做事,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是“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下面的人也就唯老板是从,难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相反,个别地毯企业的老板则喜欢寻找能人式的“救世主”,希望某个能人帮助其管理好企业,而自己很少付出时间和精力。一旦出现问题,想换人都来不及。

资金对于一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综观近两年来被淘汰出局的地毯企业,至少有一半是由资金链断裂引起的。5月12日,山东今日家居轰然倒闭,其老板也是因资金链断裂“跑路”,涉及金额近6亿元。其债权人构成复杂,不仅有银行、担保公司、个人,还有PE。

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神经中枢,所有的资源都是靠管理者来组织、调配和创造的。对于地毯企业而言,不管你的产品多好,只要管理出了问题,倒闭是迟早的事。

地毯行业缺少品牌 产品抄袭成风

雷同的装备,相同的原材料,设计研发人才的趋势......这些客观因素“造就”了我国地毯行业的一个被视为魔手却又令人无可奈何的怪现象——模仿。小品牌仿制国内大品牌的产品,在利益的推动下甚至大品牌之间也在相互模仿,对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抄袭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国地毯市场的这一现象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业界饱受诟病,备受指责。

我国地毯行业的模仿行为和同质化现象由来已久。从最早期的品牌模仿开始,人家的品牌叫什么,另一家便会起一个与其几乎相同、类似或是谐音的名称,混淆视听,借名傍牌。后来开始出现抄袭产品设计和款式,人家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另一家也跟着出雷同类似的产品,李逵斗李鬼,真假难辨。而现在则是文化、营销模式、经营行为等的跟风模仿。似乎抄袭模仿伴随中国地毯业走过辉煌的二十年,缘分未尽,仍在结伴同行。

商场如战场,如果说在战场上“进攻是最好的防御”,那么在商场上“创新是最强的进攻”。地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消费者对其保持新鲜感,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形成让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优势,并抢占市场空白点,才能在别的企业一一落马的时刻,自己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萎缩严重,欧盟和美国还经常出台针对中国地毯的各项贸易壁垒,这对于那些缺少品牌的OEM型出口地毯企业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

在现代市场中,高举高打的宣传战已不能屡收奇效,企业家们要放下身段,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定位与消费习惯,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诚意与内涵,才能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未来,在地毯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强势品牌和全方位至诚的销售服务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的内涵和价值,使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3-03-12 
来源:中国家纺网 
查看次数:162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