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展会资讯

治理棉价长期倒挂之困

10月17日讯 棉价长期严重倒挂,危及棉农利益,又重创棉纺产品出口;削弱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又影响国内就业。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呈下跌走势,与国内棉花的价差进一步拉大,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关门停产。有业内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国内外棉价长期严重倒挂最终将危及棉农利益,“建议调整我国棉花收储政策,并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种棉积极性。”

对当前棉花市场形势,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用两个字高度概括:纠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家以18500元每吨抛售储备棉,同时又以20400元每吨收储新棉;二是2011年度入储313万吨,但同时又进口544万吨外棉和100多万吨棉纱;三是纺织企业限产停产增加,利润下降,棉农却认为种棉比较效益不足;四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如何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国家宏观调控之间有效结合。

“这些纠结,都是在为稳定棉花市场价格,保护棉农利益,采取收购保护政策后产生的。如果没有收储政策,棉花价格可能会跌落到很低,棉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明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就会继续下降。”他感慨而言。

不过,周声涛也认为“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虽然纺织业受到一些影响,但没有伤筋动骨,遇到的困难不是纺织业独有。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树立信心,要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要在困难中求发展。”

国内外棉价持续拉大

“国际上棉花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花价格是以临时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的。”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约占当年棉花实际产量720万吨的43.5%。因此,我国棉价围绕1.98万元的临时收储价上下波动。

自2011年9月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呈下跌走势,与国内棉花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011年912月,国内外平均棉价差为每吨2410元;而到今年13月,国内外平均棉价差上升为每吨3638元;48月,则进一步拉大到每吨5040元。

“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王天凯说,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我国纺织行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而棉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我国纺织行业任何技术进步和人才储备都显得苍白无力。

国内外棉花价格差扩大使我国棉纺产品出口遭受重创。据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14月我国棉制纺织品累计出口金额78亿美元,同比减少9.3%,其中,棉纱线、棉制床品、棉制服装出口数量分别同比减少18%、15%和10%。随之而来的是棉纺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跟踪调查,棉纺产能占全国1/4的百家重点企业今年14月利润总额同比减少60%,其中9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7.6%。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辛欣 沈洋

 
 
 
发布时间:2012-10-17 
来源:中国纺织网 
查看次数:544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