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讯 日前,5个非政府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众和环境事务研究所(IPE),绿色小猎犬,Envirofriends以及南京绿石在北京联合发布时尚行业第二阶段清洁报告。该报告强调中国一些大型服装品牌供应链仍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报告呼吁中国和海外消费者利用他们的声音,推动这些品牌承担起他们的环境责任。
污染再转移
有业内人士指出,成衣加工转出中国,而印染整理进一步集中向中国,纺织业一个新的全球产业分工正在悄然发生。调查发现,在这一产业外流中,我国所失去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环节,这个环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相对水耗、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而染整环节属于资本密集型,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
在最近几年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更多的大型国际品牌商和零售商将订单转出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和欧洲大商场的服装标签显示,这些服装是在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生产的。在欧美的服装卖场,越来越多的成衣产品不再标识为“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孟加拉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甚至是非洲的毛里求斯制造。环保组织最新调查发现,我国纺织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集中在成衣加工环节,而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中国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成衣加工转出中国,而污染最为严重的印染整理环节进一步集中到中国,纺织业新产业分工值得警惕。
仅仅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可能在这一轮新的全球劳动力分配中有失有得。然而,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各个国家的行业重新分配则更加令人担心。中国正在失去纺织工业中劳动密集型服装生产裁剪和缝制行业。
使就业机会流失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报告称,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的工人工资都远低于中国。以孟加拉为例,孟加拉的工人月工资只有中国的1/10。同时,孟加拉为了吸引外资,对选择在其出口加工区投资制衣企业可免收入税10年。
成衣制造这个行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水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都微乎其微。然而,中国纺织工业保留了资源密集的染色和后整理行业。这个行业不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水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非常大。中国目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因此,为了减轻工业发展对中国环境的有毒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印纺纱、面料生产、印染和成衣加工这4个主要过程中,印染环节水资源消耗占到85%、能源消耗占80%、化学品消耗占65%。
纺织行业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广大市民和纺织行业协会都在努力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纺织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很多服装品牌和零售商也在继续执行他们的采购政策。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在中国纺织出口份额下降的同时,污染严重的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出口量还在稳步增长。根据《2011/2012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数量144.12亿米,同比增加13.76%;印染产品出口金额169.79亿美元,同比增加31.26%,而同期纺织品出口总值仅增长0.49%。
知名品牌商回应
上述环保组织认为,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有责任加强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避免其外包生产给中国的环境和社区造成损害。从今年4月开始与49家中外服装品牌商展开对话,询问其是否了解包括染整供应商在内的供应链的环境表现。此后,有30家企业与NGO进行了沟通。
报告称,对于环保组织的要求,H&M、耐克、溢达、李维斯、阿迪达斯、沃尔玛、巴宝莉、GAP等一批品牌积极跟进,并通过其定期检索机制,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并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做出了公开说明。据环保组织透露,19家不予回应的企业中,包括迪士尼、Polo Ralph Lauren、361度、Kappa、安踏、梅西百货、阿玛尼、Calvin Klein、家乐福等商家和品牌。
环保部统计显示,2010年纺织废水排放量达到24.55亿吨,在当年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位于第三位,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11.6%,纺织业已成为我国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
环保组织呼吁,通过报告的发布,希望品牌和零售商能利用信息公开,推动供应链减排。消费者则关注服装品牌和零售商的环境表现,以购物的绿色选择表达愿望,为纺织品牌改进供应链环境管理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