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疆棉交售现状调查(上)
10月9日讯 编者按:当前正是新疆棉花收获、加工和销售的高峰期,其交储和对外销售情况备受市场关注。9月底,本报记者进入新疆棉区,对新年度疆棉收购、交储和销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了解,除了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外,疆棉顺畅收购、交储和销售还迫切需要棉花期货市场保驾护航。
眼下正是棉花的收获期,但在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收购市场,除了棉农和棉花收购企业外,很少看到有纺织企业的身影。这与今年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运行状况持续低落、纺企限产停产“过冬”的市况吻合。
需求低迷,疆棉交售不如往年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近期对百家骨干棉纺企业的调研,至少30%的规模以上企业已经限产,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因用棉成本过高而停产。“开工的纺织企业大多数都提高了化纤等原料的使用比例,减少了棉花的使用量。”一位不愿具名的纺织业人士表示。
为了保护棉农的植棉收益、稳定棉花生产,同时降低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国家在9月份实施了“高价收储新棉、低价抛售陈棉”的边收边抛政策。“即便国家以18500元/吨的底价向纺织企业竞价抛售储备棉,总体成交率也在50%以下,平均成交价为18509元/吨,低于全国棉花现货平均价格。”上述纺织业人士表示,况且,陈棉抛售价与新棉收储价相差近2000元/吨,纺企也不会入疆采购新棉,“即使有企业入疆,恐怕也买不到”。
疆棉外销一直以来都是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今年国内纺织行业异常低迷,对棉花尤其是国产棉的需求大幅减弱,这对新年度疆棉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根据新疆自治区农业部门的统计,2012/2013年度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2470万亩,较上一年度增加66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20万吨,较上年增加12万吨,占国内棉花总产量的49%左右。
“若不是今年有收储政策,疆棉对外销售形势会更严峻。”一位新疆棉花产业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在疆的棉花收购企业基本只有一个目的,即将自己加工出来的皮棉全部交储。“但并非所有棉花都能交储。对于不能入储的棉花,企业收购顾虑重重,会因面临巨大市场风险和后期难以销售等问题而限收或拒收,这可能会导致局部区域出现"卖棉难",影响到棉农的利益”。
据记者了解,对此不确定风险,虽然已有不少棉花企业在期货市场做了套期保值,但多数选择的套保价位可能低于其加工出来的皮棉成本价,即便通过期货市场销售也会有一定亏损。因此,与往年籽棉收购市场的火热不同,今年出于质量、降低风险的考虑,棉花企业收购籽棉相对较为谨慎,总是在籽棉质量和价格上进行权衡,一些轧花厂的收购处于开开停停状态。
仍需更多政策扶持
“尽管今年是敞开不限量收储,但以往影响新疆棉花入储的因素依然存在,如竞拍、仓储库容、公检速度等因素的制约都可能造成入储难,进而间接影响到棉农卖棉。”新疆自治区棉花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而且等公检后才能确定能否入储,这增加了棉花收购企业和农发行的经营风险。另外,4级以外的棉花和长绒棉今年仍然无法入储,棉花经营企业会将其“拒之门外”。此外,铁路运力的限制客观上会造成新疆棉花集中上市后发运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疆棉的销售和期货棉的交割。“国家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而相继出台的棉花良种补贴、新疆棉铁路运输补贴、棉花收储等扶持政策多为一事一议,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为此,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乌鲁木齐举行的“2012年新疆棉花市场高峰论坛”上呼吁国家给予新疆棉花产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建立棉花的长效机制,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推出棉花农资综合直补政策;适当延长新年度棉花入储时间,并将长绒棉纳入国家收储范围;给予疆棉公路运输出疆“绿色通道”待遇并享受运费补贴,使新疆棉花产业得以更加巩固地发展。
新疆自治区棉花行业协会会长魏高成也希望,国家能放宽棉花的交储标准并延长交储时间,试点财政直补棉农政策,积极开展公路运输棉花。“交储标准应放宽到5、6级细绒棉,长绒棉也要考虑在内;交储时间可延长至6月份;可参照国家粮食直补相关办法在新疆试点财政直补棉农政策,建立完善的内外棉价接轨和市场定价运行机制;同时应尽快落实疆棉公路运输500元/吨的补贴政策”。
多年的精耕细作,使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的功能得到显著发挥,市场参与度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涉棉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了稳健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壮大。然而,受制于信贷资金不能进入期市的政策限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涉棉企业因资金不济而无法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进行期现结合经营。对此,魏高成建议,完善棉花收购信贷机制,在确保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尽快研究棉花收购贷款进入期货市场的政策和办法,以帮助棉花企业规避风险、锁定利润。同时,对农发行贷款收购的棉花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交储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