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了解到,在地产巨额利润的诱惑下,温州华坚鞋业和奥康集团、武汉太和、红人都进入的地产行业。红蜻蜓也进入地产、金融和教育行业,康奈进入了商业地产和商贸业。此外,雅戈尔、杉杉、红豆、美特斯邦威等国内服装品牌都是做跨界生意的多年老手。这些休闲鞋服企业在品牌上都释放出了“空心化”危险的信号。
企业为何会出现“空心化”现象
在特定转型时期,“空心化”现象在休闲鞋服企业中已经呈现出蔓延的趋势。对当前企业出现“空心化”愈发的趋势,专注于中国服装零售业的品牌突破专家、体验式营销推行者、业绩倍增模式实战型专家闵光亚告诉笔者,企业导致“空心化”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鞋服业成本不断上涨,而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品价格涨不动,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第二,关税政策。东南亚一些国家鞋服品出口到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可以免关税,获得的税率优惠在11%左右,东南亚国家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企业家短视、浮躁,不愿做实业。从实体经济出来的钱,一部分集中于炒房、炒股、炒资源上;另一部分则进入高利贷、私募基金、资本运作等领域。以红人、太和为代表的汉派服饰的衰落,这就是一个主要原因。而同处武汉的猫人服饰,专心致志的做服装,在国内女性大内衣行业,已是翘楚;
第四,规避风险。欧洲次贷危机以来,国际上的经济危机影响蔓延到国内,出口销量直线下滑。与此同时,国内的房产行业却蒸蒸日上,金融投资也如火如荼。于是大多数企业开始进军房地产,并投资银行和学校等产业。涉足新产业,原来公司的精干人员分流到了地产公司和金融公司,原产业的人数急剧下降,本行生意开始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多年之后,发现问题严重,再病急乱投医,到处找高人拯救企业,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高人也挽救不了倒下的旗舰。温州鞋服和汉派服装红人、太和就是典型案例。
“空心化”成隐形杀手,或将导致企业倒闭
据《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2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企业减少停产现象明显增多,温州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2年已停产企业有140家,产值同比下降有2276家,下降面达57%。温州市就有六成以上规模企业减产或停产。2012年迄今,温州停产的鞋企有100多家,关闭的有100多家。这些倒闭的企业与“空心化”有很大的关联。
此外,《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前5个月,浙江工业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利润分别下降23.8%、18.3%和14.3%.企业效益下滑严重,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却继续提高。利息支出425亿元,增长36.6%,相当于同期企业利润的43.9%;用工成本上升15%左右。同时,综合税费负担总体较高。浙江省经信委千家重点企业季度调查显示,42.9%的企业反映二季度订单同比减少,比一季度扩大3.1个百分点。
据了解,一些休闲鞋服企业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也跟企业“空心化”有一定的关联。
闵光亚表示,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经济服务,使得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休闲鞋服行业比重下降,这本身不是坏事,它可能反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是公司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利润来源。但这只是问题的积极一面,同时还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方面,即实业的萎缩,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削弱。而失去了实业基础,不可能有一个繁荣的服务性社会,也不可能有技术进步。如果实业长期萎缩下去,“空心化”下去,也许服务业的兴旺局面可维持一段时间,但终究还是会垮下去。
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在企业转型中出现的,是企业趋利避害反应之后的自我保护。如果企业“空心化”继续扩大化的话,企业经营者不能很好地认识这种现象并规避它,就很容易出现产业存在,尽管“不退出、不注销”,但已经是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
对于企业“空心化”的后果,闵光亚表示,品牌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实业,如停止原有传统产业则对新进入的地产和金融都有不利的影响。为了维持原有产业,实业公司被迫继续经营,但业务支撑主要靠现有的地产和金融行业输血。为降低人工成本和技术投资,实业公司实际上在逐步的消减一些不应消减的投入,使得企业的运营进入了更加艰难的状况。随着时间推移,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得到解决,实业公司的运营更加举步维艰,人才流失严重,原有的设计和技术优势消失殆尽,行业地位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是,国内地产和金融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影响,发展势头开始趋于平缓,利润不再丰厚,纠结的企业老板进退两难。
企业“空心化”之后,势必会采取防卫措施,情急之下,又没有针对行业做精准分析,结合自身资源,做出良好的解决措施。于是,打折、降低产品质量等低下的竞争手段就屡见不鲜,搅乱整个行业的竞争秩序,让整个行业更加混乱,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闵光亚分析道。
警惕“空心化”,坚定信心做好实业
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告诉笔者,当前体育用品企业还没有真正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体育用品企业都在非常努力的做实业,都在脚踏实地的做好运动鞋服,体育用品企业也积极为中国体育产业做贡献。
不过,对于体育用品企业应警惕休闲鞋服的“空心化”.据了解,日前,李宁公司和非凡中国分别发布公告称,非凡中国计划斥资13.59亿港元购入李宁公司约25%的股权。业内认为,李宁公司的此次融资动作,意在进军地产业。
关于体育用品企业如何避免像部分休闲鞋服企业一样出现“空心化”现象,品牌突破专家、业绩倍增模式实战型专家闵光亚表示,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要避免企业出现“空心化”,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观念,其实鞋服行业的空间非常巨大,国内鞋服行业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才刚起步,实体行业大有可为,应该有深挖行业潜力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要创新思路,很好地实现产能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提升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对品牌进行深度挖掘,精耕细作,做好品牌沉淀,真正的做出百年品牌。
此外,闵光亚还表示,转型的鞋企在面临产业“空心化”时,要抓住时机,通过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形成有效产业替代机制。让公司具备转型需要的各种前提条件。只要一如既往地推动转型,经济总是向上的。利润的短期下滑是转型的代价,如果转型成功,利润自然回升。
闵光亚分析,之所以呼吁鞋服企业的实体经济,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虚拟经济肆虐下的高福利,让经济不振时无外力“输血”,这就是席卷欧洲大陆的“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同样未能幸免,产业“空心化”让日本“失去了十年”,体育用品企业应当警惕“空心化”.就如空心的萝卜,不在冬天里空心,而是在春天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此外,《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为实现纺织工业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体育用品企业要树立“实业至上”的意识。从整个产业链而言,体育用品企业应警惕休闲鞋服企业出现的“空心化”,体育用品企业要夯实体育产业基础,把实业做的更强更大,为实业强国目标的奋斗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