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家纺品牌

山东“鲁绣”织成手工特色家纺

“这是玫瑰花吗?怎么没有花心,重新绣。”在山东腾达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总经理朱坤军正在检查工人送来的绣花。“我们这是手工制品,细节上一定要做到完美才行。”朱坤军告诉记者,从他厂里生产出来的家纺用品必须是纯棉的,纯手工钩、绣的才行,否则对不起“鲁嫂钩绣”这个品牌。

 省博物馆的鲁绣引起了他的兴趣

2001年的一天,朱坤军在山东省博物馆参观时突然被眼前栩栩如生的“鲁绣”深深吸引了,他了解到,作为中国“八大名绣”之一的“鲁绣”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但由于种种原因,“鲁绣”的知名度却不如“苏绣”等其他绣种。“鲁绣”的历史以及“鲁绣”的美丽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里,如果能在棉被上绣上美丽的图案,既盖起来舒服,又看起来漂亮,岂不是更好。

朱坤军原是济阳县进出口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1997年单位倒闭,自己也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虽然下岗,但他对以往工作的热情并没有削减,他利用工作期间建立的客户群,自己租赁厂房,做起了加工棉被的生意。那时,他雇了3个工人,专门手工缝制纯棉布的棉被,市场主要面向阿联酋、欧美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比较偏好纯手工制作的棉质产品,所以销售情况还算不错,到了2011年,工人已经达到400多人。

创业成功的朱坤军正打算扩大规模,不料因电路老化导致的一场大火将其厂房烧为灰烬,造成损失20多万,很多人都说“这下完了”,可是朱坤军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重新开始。他四处借钱又租赁了新厂房,重新开工。在做棉被的同时,他在琢磨,如果在单调的棉被上制作些图案,也许会更有市场。而省博物馆的“鲁绣”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学习、研究,申请了“丝带绣”专利

随后几年里,他不断找专家学习研究“鲁绣”的绣法及应用,之前的客户也不断地给他介绍家纺设计师,在学习交流中,他自己发明了一种“丝带绣”。将真丝丝带穿入针孔,然后在布上绣出各种各样的花朵,2011年他申请到了“丝带绣”的专利。

除了“丝带绣”,他还结合传统的线绣,毛线钩绣等,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自己掌握了技术之后,他开始尝试培训工人,让“鲁绣”出现在自己缝制的家纺用品上。从2011年开始,除了生产棉被,他也开始缝制床单、被罩、枕套和靠枕,“丝带绣”和“钩绣”开始广泛应用于产品中。

由于所有产品都是人工缝制,所以需要大量工人,这也为下岗职工和在家务农的妇女找到了一份工作。考虑到一些妇女要做家务活,朱坤军实行时间自由安排制,工人可以将布带回家绣,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当然,前提是工人绣的图案必须好看,必须符合朱坤军的要求。凡是首次正式做绣活的工人,都要把自己绣的图案给朱坤军看,凡是不合格的,他都要求工人重新绣,即便浪费了丝带,也不能留下一朵不漂亮的花。

除了在绣花方面讲究外,朱坤军还要求制作家纺的布料必须是纯棉质地的。不论是被面还是里衬,都是从滨州魏棉厂里购买,而染色则是在淄博周村的知名老店里印染。朱坤军说,魏棉的棉布符合国家标准,周村大染坊是老牌子,他用的布料和颜色必须都是质量可靠的才可以。除此以外,布料上的图案也是他请人专门设计的,其他家纺制品上不可能出现和他这里同样的图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独一无二。

让2014年祭孔大典人员穿上“鲁绣”服装

将“鲁绣”用于家纺,让朱坤军在“鲁绣”圈里小有名气。2012年,省博物馆找到朱坤军同他探讨,能否培养一支专业的绣工队伍,掌握精湛的刺绣技术,既能绣出好作品,也能将“鲁绣”传承下去。看到每年的祭孔大典上参加人员穿着绣有苏绣的服装,朱坤军心里挺不是滋味。分明“鲁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绣种,分明孔子是山东人,而祭奠服装竟然不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鲁绣”,这是山东人的遗憾。

朱坤军说,他现在掌握的刺绣技术只是“鲁绣”中的一小部分,他还需要学习掌握更多的“鲁绣”绣法。今年他将在自己的工人中挑选一批技术熟练,又喜欢刺绣的绣工,培养她们的兴趣,提高她们的技术,除了会绣简单的花朵、树叶之外,也能绣出复杂的图案。他希望2014年的祭孔大典能穿上他的工人绣出的服装。

发布时间:2013-01-08 
来源:中国家纺网 
查看次数:515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