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隔周一期的《中国纺织报·防护特刊》在行业领导、专家和企业的共同关怀与支持下如约而至。首刊当期,我们不仅收到各位院士、专家、企业家的祝福,更有幸请到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施楣梧博士为我们解析行业的发展态势,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迫切 期待高端产品
记者:在纺织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什么防护用纺织品如此受瞩目?
施楣梧:首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人们更加重视安全,社会越来越需要对职业危害起到有效防御作用的纺织品,来造就保护员工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足迹会涉及更高、更远、更深、更冷、更热、更险的环境,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各自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存在,这些伤害因素可能源自自然界,也可能来自人为污染。
最后,防护用纺织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能给人带来安全和舒适,市场前景良好。
记者:防护用纺织品属功能性纺织品,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那么,国内企业在研发生产上总体处于什么水平?
施楣梧:国内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在生产防护用纺织品,更多的企业还在研制或寻找入门的突破口,但就整体而言,防护用纺织品在我国还属于起步不久的状态,较多的企业在比较低端的防护用纺织品上有作为,但高端产品还控制在几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手里。
防护用纺织品是市场急需的,也有很好的效益,但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攻关,一方面其产品要达到各种特定防护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与国外品牌竞争,方可真正占领市场、取得效益,并解决职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
明确市场划分 注重扬长避短
记者:防护用纺织品未来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
施楣梧:主要方向是:专业化、舒适化、模块化、低成本化。具体来说,专业化:由于危害的类型和具体品种有很多,国家标准GB 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列有16类事故,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制订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列有10类115种职业病。单就防护服来说,就有防止工伤事故(急性的),防止职业病(缓慢的),还有超出服装的防护用纺织品,种类非常多,因此,必须进行专业化设计、研究和生产。
舒适化:有的防护服装全身密闭,闷热不透气,长时间穿着甚至会导致工作人员昏厥。这样的服装大家不愿意穿,自然达不到防护的目的。
模块化:相关防护品相互协调,职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可能会遭受到多种伤害因素,例如战场上战士可能遭受弹击,也可能遭受化学毒气的攻击,这时候应该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的防毒面具和防弹头盔,且两者之间不能发生结构冲突,这就需要不同防护用品经过系统设计,相互协调。
低成本化: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防护用纺织品中高水平的产品往往只有少数大型企业使用,很多企业只采购低端产品,或只采购少量高端产品做做样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端防护用品价格高,影响了其普及使用,对职业人员的防护也就打了折扣。研发大多数企业能买得起、用得起的产品,才能让生产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挥比较优势 坚持追求精品
记者:与国外同类行业相比,我们的优劣势各有哪些?
施楣梧:我们的防护用纺织品主要在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设备、试验手段和市场占有方面存在弱势。
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国已经有很好的材料制造能力。例如烟台泰和等企业生产的间位芳纶,在阻燃性能和强度上,不比国际品牌差,甚至比著名品牌还要好,价格也低,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还有,在我们的组织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某国际品牌认为不可能在市场上销售多种阻燃纤维混纺的阻燃面料,但在我国,组成产业联盟就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另外,我国科技人员的聪明智慧和拼搏精神、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宽阔胸怀也是发展防护用纺织品的优势。
记者:企业在拓展国内市场和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施楣梧:第一,国内企业在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过程中,应将市场开拓放在科技创新的前面,由市场引导科技,让科技服务市场。
第二,在市场开拓中,要注重对使用者需求的调研,不但要研究使用者的使用环境、作业状况等理性的成分,还要研究使用者和采购决策者的感性影响因素,如其采购者的心理需求、期望等。
第三,防护用纺织品涉及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企业不能存有丝毫的欺诈和侥幸心理。产品质量是企业走入市场、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第四,从对比国际品牌产品和我国一般防护用纺织品的质量看,我们要让自己在防护用纺织品上取得成功,必须注重细节,追求精品。尽管受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在很多方面暂时赶不上国际品牌。但在精心加工、诚心服务上,是完全有条件进行提升,达到与国际品牌相同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