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结束,你还会再穿自己的军训服装吗?相信给出肯定回答的同学没有几个。穿过短短数日之后,军训服装对学生而言也就成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然而,石家庄四十五中的高一新生,却把他们用过的军训服装清洗一新后,传递到那些烈日下、风雨中辛苦劳动的农民工手中。在这些城市建设者看来,他们不仅得到了一件工装,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年轻一代对他们的尊重和爱心。
学生向农民工捐赠千余件军训服装
24日下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四十五中时,一摞摞折叠整齐的军训服装已经规范地摆放在操场的角落里,该校团委书记张进辉告诉记者,此次捐赠活动中,高一12个班700多名新生中的大部分人都参与其中,捐赠迷彩服、衬衣、长裤等军训服装共计1300多件。“学生们的衣服由各班汇总交到学校,学校会安排生活老师进行认真地清洗、整理后,才集中转交到农民工手中。”“捐献军训服装活动,到今年我们已经做了第五届了。”张进辉告诉记者,这项活动源于2008年,当时军训过后,他无意中和学生谈到了军训服装,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军训服装太难看,穿这样的衣服上学也不合群。为此,他专门找到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谈到军训服装的用途,除少部分学生声称被家长送人了、当废旧物品卖了之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自己肯定不会再穿,干脆在箱底压着吧。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有了号召学生把军训服装捐献出来的想法。“我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学校领导的支持,找到政府街道办咨询后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张进辉称,他联系到石家庄长安区建北街道办事处表达学生捐赠军训服装意愿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愿意出面牵头联系工地。从2008年开始,组织高一新生捐赠军训服装的活动在他们学校传承下来,5年来已先后捐赠服装5000余件。
农民工: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尊重
下午4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军训服装捐赠仪式在该校操场正式举行,除了7名受赠农民工代表,高一全部新生也参与了整个捐赠过程。
在7名受捐代表中,来自石家庄花园怡都工地的水电工人孙永祥笑得最灿烂,望着学生们的稚嫩面孔和苗条身材,体型明显偏胖的他直言恐怕没有一件衣服能合他的身,“便宜老宋这种人了,哈哈,衣服虽然穿不上,不过孩子们的心意我领了,这些衣服体现着孩子们的爱心,关键是对我们的一种尊重。”
孙永祥口中的老宋就是他的工友宋留下。身材瘦小的老宋表示,从学生们的身材来看,不少衣服他都能穿,因为工地环境较脏,无论多么干净的衣服穿不了半天就全都沾满了灰尘,所以这些学生们不穿的衣服到了他们那里却可以派上大用场,“对我们来说,这些就是最好的工装。”
对于学生们的捐赠行为,来自工地工程资料部的刘宁宁表示了感谢,但女孩子特有的心细也让她不禁担忧:“看学生们的体型,应该有很多衣服都会偏小偏瘦,这些衣服拉回去不能穿可怎么办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来自该校139班的安邦、贾少卓告诉记者,对于这些军训服装,有些同学确实有留作纪念的想法,但想到这些衣服能够在工人们的身上继续发挥余热时,班里的同学全都把自己的衣服贡献了出来,“我们是学生,经济能力有限,但我们也会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张进辉看来,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捐赠行为包含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味,活动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这样的互动能够给那些城市建设者一些实实在在的关爱,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接受一次教育。”
石家庄市长安区建北街道办团工委书记谢亚娇见证了学生们历年的捐赠活动,据她介绍,街道办可以说是居委会之外最基层的政府机构,所以她和同事们对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十分了解,当年四十五中提出捐赠校服的想法后她们十分支持,“这些衣服对学生来说可能没什么用途,但对于那些农民工或是贫困山区、低保家庭等弱势群体来说,也许可以继续发挥用途。”谢亚娇表示,她也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那些偏小偏瘦的衣服,谢亚娇表示不会浪费,因为这些衣服拉到工地之后,先由工人们挑选合适的分配,余下的衣服街道办会联系民政等部门捐献给那些切实需要的人。
(燕赵都市报记者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