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25日讯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002072.SZ,简称“ST德棉”)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之一,一度被很多同行看做是行业窗口。如今这家企业也未能摆脱传统棉纺织企业谷底喘息的命运。
ST德棉对上半年的业绩做了预判,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度在800万~1200万元。公司一季度亏损865万。去年的亏损额是9894万。
ST德棉董事会秘书朱江对本报表示,棉纺织行业,利润下滑,经营难度大,成本不受控制,甚至不受国家控制,受到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近期受到国外低价进口棉影响,经销商议价能力较强,加上企业贷款难度加大,生存确实比较困难。
担保圈
棉纺织行业近年来受到棉价大涨大跌的影响,一直在颠簸中前行。今年的生存比以往更加艰难。作为资金用量很大的行业,贷款就成了这个行业很难迈过去的一道坎。
山东德州武城德元纺织相关负责人杨洪文对本报表示,棉花加工和纺织类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银行贷款比例较大,再筹集一部分民间贷款,再加上自有资金。
“银行贷款现在有较高门槛,棉纺织行业不景气,银行不会去填窟窿。棉纺织企业要想获得贷款,就要找到有实力的企业出面担保。这样,在德州棉纺织行业中,你给我担保,我给你担保,你又给他担保的担保圈就形成了。担保圈内企业,一般是彼此较为熟悉的当地企业。”杨洪文表示。
给ST德棉作担保的,是德州当地较有实力的德州天马粮油集团和德州晶华集团。
天马粮油是集粮食仓储、购销、加工、物流服务、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企业注册资金9000万元,年经营粮油200多万吨。而晶华集团是山东省200户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之一,年销售收入约40亿元。
朱江表示,德棉与晶华集团和天马粮油进行的是互保(互相担保)。这三家都是德州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
据悉,企业间互相担保在德州当地是普遍现象。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对本报表示,互相担保不仅在德州,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企业需要贷款,银行不给贷,就要找两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担保,就能过关获得贷款。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要求中就有这项。
但是其中的风险,企业也是心知肚明,却也无奈。“自己给自己担保不被银行认可时,互保也是一种贷款解决方式。可以放宽贷款额度。保证资金需求。”朱江表示,“互保虽然融资方便,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公司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也是非常慎重的。互保合同是每年一签。”
马俊凯表示,企业间的担保圈中,如果有哪个企业垮了,会导致很多企业受牵连,而银行对此也有了解。杨洪文说,企业资金紧张,互相担保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但却增加了地方经济的风险。企业间如果一个企业倒闭,会影响到一连串的。如果在底部明确时还行,现在底部不明确,互相担保就不明智,风险相当大。
德州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ST德棉作为德州大型纺织企业,虽然亏损严重,生存难度很大,但地方政府不会让其破产的。如果德棉这样的大企业倒闭的话,引起的社会效应太大。所以政府也会想办法,帮助其生存下去。
“谷底”求生
棉纺织行业上下游今年都处于异常萎靡当中,日子比去年更加难过。
山东德州夏津县的天宏棉花加工厂春节之后,只走了一批货。现在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厂长夏行洋说,去年这个时候,工厂还在干着活。今年行情不如去年。河北的棉花虽然已经到了每斤3.1元,虽然棉农已经在赔钱卖,但天宏也不敢收,因为这个价格没有利润。干了只能赔钱。
夏行洋说,好歹去年停产早还赚了点钱,得保住这点胜利果实。如果现在还开工,现在这么高的人工费、上涨的电费,加上行情又一直不好,可能早就已经赔了。所以等待9月份新棉上市,看看行情再说。目前工厂的工人都放假在家种地,或者做点小生意。
ST德棉就没有那么幸运。作为大型棉纺织企业,德棉只能限产,却不能停产。职工一旦放假回家,问题就会涌现出来。
杨洪文说,棉纺织企业目前做法上,普遍措施就是三班改两班,限产,去库存。今年的高库存,不是体现在棉花原料的高库存上,今年是成品库存较大。成品库存比去年同期至少多出15%,甚至更高。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分析师张斌对于产能过剩的情形有个判断,他表示,国内产能过剩。原来的产能过剩只有20%~30%,而目前过剩程度已经达到40%~60%。纺织行业目前是在谷底。供过于求是复苏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位知情人对本报表示,ST德棉受不良资产拖累,亏损严重,曾经提出过破产,但当地政府不允许。不仅因为它是当地的一家上市公司,还因为破产会牵出1400多职工的下岗问题、德州当地经济安全的问题。
朱江对记者说,德棉现也正在寻求发展路径。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公司去年进行了重组,将不良资产置换出去,此外,公司正在着手延伸产业链以及做些煤炭贸易等副业。
去年12月1日德棉与第五季实业、德棉集团签署了《资产置换协议》,将亏损较为严重的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将淄博杰之盟商贸有限公司和山东第五季商贸有限公司置换入公司。资产置换完成后,虽然公司营业务仍为纺织相关产业,但营业范围增加了煤炭贸易业务以及物业出租。公司希望通过资产重组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亏损的状态。
重组之后,公司于今年5月启动201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议案,计划募集资金5.3亿元,用于家纺生产基地项目和家纺销售渠道建设项目。
朱江表示,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形下,即便在棉纺织行业中没有那么多机会,公司也会从生存发展角度出发,会想办法去盈利。近期启动的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用于下游的家纺,延伸产业链,增高毛利率,加上开辟煤炭贸易这些,以此提高盈利能力。
ST德棉一位业务人员对本报表示,德棉的产品以前80%以上是用于出口世界各地的。但由于近期国际市场需求不旺,进口棉价低,与国内棉价价差大约是每吨4000元~5000元,使得德棉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力。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产品相比,与他们水平差不多,但他们的价格要低很多。加上我们的产品关税高,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公司近期出口产品总量已经降低了20%~30%。目前只能设法提高产品档次,做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公司正在抓紧拓展国内市场。
张斌认为,出口企业转做内销,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这里面涉及到客户改变、生意流程、质量要求等,内外销都不一样,变起来很难。转型是个缓慢的过程。能否转成功,与策略调整、管理层决心都有很大关系。有的企业花了几年时间,内销增长也不是很大。这是个漫长的时间。
马俊凯表示,德棉曾经是德州棉纺织行业龙头老大,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一个窗口,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纺织行业的一个基本走势。德棉应该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企业。
张斌还表示,国内需求在下降,国际市场欧美和日本的需求不旺,很多企业出口转内销,更严重加剧了产能过剩。即使欧美日本近期有增加的订单,但大量订单都流向了更具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国内市场则由于成本高企导致价格上涨抑制了需求,而纺企,无论是制造还是内销企业由于前期过度扩张,更加剧了供过于求的程度。所以尽量把复苏过程看得长一点、复杂一点、慢一点,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