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25日讯 国棉花协会联合发布的数据,国内棉价从去年3月的31241元/吨,降至目前的18325元/吨,降幅已达41.3%。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棉价的下跌并没有给纺织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惠。不但纺织企业连声叫苦,市场上的服装也并未因此降价。
近两年棉价暴涨暴跌
近两年来,国内棉价陷入了暴涨暴跌的怪圈。从2010年9月开始,棉价从1.8万元/吨飙升至3万元/吨,最高达到3.4万元/吨。2011年9月开始,又从3.4万元/吨狂跌至2011年12月的1.9万元/吨。近期,棉花期货、现货价格均跌至年度最低点。截至2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8325,328级棉全国加权均价为18325元/吨。
“每吨3万多元本来就是虚高。”昨日,卓创咨询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游资涌入炒作是推手。孙立武分析,国内需求一直保持在800万吨左右,加上进口数量,供应远大于需求。在下游终端市场,国际消费市场复苏乏力,整个棉纺产品产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市场需求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低了棉价。
高进低出中小企业遭殃
棉价持续走低,对下游纺织企业却并非利好消息。
周伟是合川和益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长期出口坯布到中东市场,近期一直下跌的棉价让他心慌。“很多人认为,棉价降低对纺织企业是利好,但实际上给企业带来不少风险。”周伟说,棉价下跌将传导到下游生产棉纱、坯布和服装的纺织企业,出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纺织企业会减少订单,而棉花需求减少,棉价就会继续下跌,产生跌价循环。同时,客户也会以此为理由压低产品价格。“现在我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停产保本,要么亏本保市场。”周伟苦笑着说。
国内棉价仍然偏高
“棉价对于纺织企业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国内国外棉花价格倒挂,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孙立武表示,国内纺织企业用棉成本比国外纺织企业高,出口纺织品价格却与国外产品保持同等价格,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正在削弱国内纺织品、服装等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导致出口增速降低,外单流失情况加剧。
记者了解到,除了优先选择进口棉纱,寻找其他替代品也成为企业减少风险的另一途径。
重庆轻纺服装商会秘书长李勇告诉记者,面对充满变数的棉花市场行情,今年纺织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纺织品配棉比在下降,涤纶等替代产品的用量在增加。同时,一些纺织企业对产品结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服装价格不降反升
“棉价下跌,基本不会引起终端棉纺织产品降价。”重庆轻纺服装商会秘书长李勇分析,以一件成衣为例,原材料占成本的比例正在下降,人力成本占比则从原来的15%上升到30%,能源成本占比也从原来的10%上升到15%。“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挤兑了原材料对终端售价的影响幅度。”李勇说,对品牌服装企业更是如此,特别是定位中高端的品牌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较高,原材料波动对他们的影响更小。记者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