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市民喜欢收藏古董或邮票,然而近日记者采访时却发现了一种新颖的票证收藏,不仅车票、景点门票、工作证成为藏品,连服装吊牌、说明书等都能进收藏箱。
黄先生收藏的土地证。
现在很多市民喜欢收藏古董或邮票,然而近日记者采访时却发现了一种新颖的票证收藏,不仅车票、景点门票、工作证成为藏品,连服装吊牌、说明书等都能进收藏箱。相比传统的古董、字画等收藏,票证收藏成本低,品种多,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其间蕴藏的历史价值更是值得玩味。据介绍,票证收藏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然而近几年,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了这个行列。
收藏票证30年,藏品2000余件
近日,记者来到市民黄先生家时,瞬间被他的“百宝箱”吸引。2000多张各类票证收藏在小箱子里,车船票、证书证件、吊牌说明书、旅游门票等应有尽有。旅游门票还被他按照省份做了细致区分。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52岁,然而他收藏票证的历史已经有30多年。“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上高中的时候开始留心收集,那时候还怕父母说自己不务正业,只是偷偷收集。”黄先生介绍说,“工作以后也没断下,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庭,还是散失了很多有价值的票证。最近七八年生活稳定下来后开始专心收集票证,分门别类。”
在黄先生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票证,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其中一张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证,上面还带有防伪水印,这在那时算是高科技了 ,据说价值600多元。“回老家探亲,去朋友家串门,尤其是老人家里 ,经常能搜罗到好东西,在他们看来不值钱,在我看来可都是宝贝。”黄先生拿起一张1993年的上海长江轮船公司的船票,记者看到,上面写着四等船票,下面标注着到马鞍山、芜湖、铜陵等不同站点的票价。“这是在文化市场淘的,和别的票证打包买回来,平均下来2毛钱一张。”黄先生表示,票证上有时间、地点,这些都是历史的刻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船票、老门票等,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收藏成本低更能被大众接受
记者采访时发现,除了老票证,现代的车船票、景区门票、服装吊牌、说明书、工作证等,也都是很有价值的。在黄先生的“百宝箱”中,记者看到,云台山的卡式门票、某品牌羽绒服上成套的标牌、某公司经理的名片,甚至复读机的使用说明书,都是黄先生的藏品。“你别小看了这些东西,现在看着不起眼,再过二三十年可就稀罕了 ,想买都买不到。”黄先生把玩着自己的藏品,爱不释手。“现在咱们看上世纪70年代的票证不就有些陌生了吗?保存下来你会知道,原来那时的票证是这个样子的。有些票证,比如粮票、供应票、公园、公交车的月票,承载了许多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被很多人忽略了 。”
搜索发现,票证藏品在网上交易也十分火热,这些藏品种类繁多,价格大多很便宜,却蕴含着很多时代特色。黄先生的藏友张先生告诉记者,收藏票证的成本很低,几百元的票证就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去文化市场或者网店上淘老票证,便宜的只需要几毛钱,有时几十张打包卖,价格更实惠。“集邮或者收藏古董,动辄成千上万,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但是票证很亲民,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多不错的藏品。”张先生说,至于现代的动车票、商标吊牌、说明书等,则多从生活中收集。
年轻藏友越来越多
“现在交通和科技越来越发达 ,公交地铁都可以刷卡,可是市面上的交通票证却越来越稀少,火车票也实名制了 ,能流通到市场上的票证就越来越少。但是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收集交通票证能带给人们社会进步的"亲历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黄先生说,他结识的藏友多是中老年人,但是近几年,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了进来。“这几年收藏市场上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他们多是出于一种怀旧心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用票证记录下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黄先生说。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黄先生经历过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对老票证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向记者介绍,不同年代的粮证都具有时代特色。上世纪50年代的粮证上面有节约粮食的口号,上世纪60年代的有毛主席语录等。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很多住房类 、副食类、生活类票证等。虽然已经有2000多件藏品,但黄先生的目标是1万件。平日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将这些老票证分门别类 ,家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