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众多棉纺企业一样,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也全面感受了棉花价格“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带来的巨大市场波动,然而在这场棉花价格暴涨暴跌的飓风面前,春江轻纺公司凭借多年丰富的市场历练,以“快半拍”的前瞻眼光和速度,大幅调整产品结构,上下步调一致,以快应变,加快新产品开发,不仅在纱线市场赢得了先机,而且还闪现出许多新的市场亮点。据春江轻纺集团副总经理章水龙介绍,2011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6亿元,利税5600万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8%以上,全年研发新品纱线70多只,其中重点研发的高吸湿芯鞘型特种纱线、高强维纶混纺纱、抗静电纱、含碳纤维纱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2012年,春江轻纺集团确定了“提高产出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攻坚方针目标。据统计显示,1~3月公司产品产销率再次刷新,高达112.5%,目前公司生产运营稳定,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正在有序进行。
快变 先人一步
在章水龙看来,2011年棉花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对于纺织产业链上游的大部分棉纺纱线企业来说,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而春江轻纺集团整体发展稳中有升,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对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先人一步的“一改一变”两次重大产品结构调整。
2011年初,春江轻纺集团高层领导冷静分析市场,针对棉价的高位走势,果断做出产品结构大幅度调整改革的决策,集中力量快速将棉纺纱线向化纤、混纺纱产品进行调整,减少用棉量。同时,公司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策略,努力降低棉花原料库存量,棉花用量一度降至30%以下,纯棉纱仅占总产量的12%,有效降低了棉价高位回落带来的风险。2011年8月,集团领导预测国内棉花价格已经趋稳,化纤类产品市场将供大于求,根据对未来市场的判断,集团作出恢复增加纯棉类产品生产的第二次产品结构大调整决策,将主要产品从化纤、混纺纱向棉纱特别是纯棉纱进行大幅转变。
两次大幅度、大规模的产品结构调整及所带来的原料结构调整,给企业的生产、操作、技术等全线管理增加了工作难度。记者了解到,2011年春江轻纺集团内部开展工艺技术攻关活动达50多次,完成技术改造20多项,全年完成品种翻改、接批高达4919台次,比2010年增加1159台次。以企业的快变应对市场的多变,春江轻纺集团公司实现了以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带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国内一位知名纺织专家对春江轻纺公司做出的快速市场反应给予了这样的评语:公司上下步调最一致、试验新品纱反映最敏捷、棉纱进出账目最清楚。从这些数据和评价中,体现了春江轻纺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整体竞争实力。
研发 领先一步
市场竞争越是困难和激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检验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最好时机。“棉纺企业仅靠常规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获胜,必须要从开发新产品入手,不断开发领先市场和高附加值的产品。2012年,春江轻纺集团要走转型升级之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出效率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使公司产品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章水龙告诉记者。
多年来,春江轻纺集团重视产品开发创新工作,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坚持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从而使得企业在新品市场拓展上游刃有余。2011年,春江轻纺集团公司全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达70多种,其中新产品45种,形成批量销售的有15种,特别是公司重点研制开发的高吸湿芯鞘型特种纱线、高强维纶混纺纱线、抗静电纱、含碳纤维纱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成为总后勤部军用纺织品首选用纱。精梳棉莫代尔混纺纱、精梳棉莫代尔混纺竹节纱、赛络纺纱等均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新品研发上做到领先一步,既是春江轻纺集团不变的发展定律,也是集团多年来傲立市场的根本原因。通过产学研合作,春江轻纺集团与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等合作研发的“天丝系列产品开发”、“高档彩色棉纺织及全程绿色整理技术开发研究项目”、“长丝短纤复合纱产品的开发”、“玉米纤维纱线及其系列产品”、“空调纤维纱线及其系列产品”、“海藻纤维纱线及其系列产品”、“高吸湿芯鞘型特种纱线”、“高强高耐磨特种纱线”等新品项目,均获得了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2011年,春江轻纺集团先后参与了“棉维本色纱线”国家标准和“棉竹节本色纱线”行业标准的修订。同时,在军品纱线研究上深入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军品纱线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部队士兵的体能训练服、作战训练服、特种风雨衣服、军大衣等服装领域,春江轻纺集团也因此成为总后军需系统军用纱线重点生产基地。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2012年为进一步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春江轻纺集团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信息化带动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目前,集团公司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进行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应用程序已经投入使用。同时,春江轻纺集团还将积极申请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走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