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贴牌转创牌,传统转高端……“十一五”期间,文登家纺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在千变万化的行业低谷里实现华丽转身,形成了以质量、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
1月5日上午,市民于方兰陪朋友来到艺达文登旗舰店选购结婚用品,看到商场内本地企业生产的琳琅满目的床品,于方兰不仅回想起五年前自己结婚采购床品时的情景。
于方兰说,文登是“鲁绣之乡”,但是5年前,她几乎就看不到本地产的家纺产品,全部都出口了,现在文登的品牌家纺企业都有专卖店,在家门口也能买到出口的工艺家纺产品,而且都是多件套,一站全部购齐。
从五年前的买不着到现在的挑花了眼,家纺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市民们有了更多选购的空间,也助推了家纺企业的逆势上扬。扩大内销关键在于市场。为此,文登采取政府推动、部门联办、企业参与的方式,先后组织100多家家纺企业开展各种展销活动19场,现场销售额达到3300多万元,接内外销订单突破10 亿元。看到国内市场的巨大商机,众多依靠贴牌出口的家纺企业陆续开始转型,以自营或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各地设立专卖店1150多个。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倒逼机制推动下,各家纺企业还通过完善科研体系建设,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做好“传承、创新、兼容、发展”文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一块双面绣的布料挂画,售价8万多元;巴掌大的绣品,也能卖几百元……
文登市家纺产业局副局长李国波说,“十一五”期间,文登家纺企业直接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投入达1.3亿元,家纺产品已经开发出床上用品、抽纱、服饰三大门类,台布、窗帘、餐厅和墙上用品四大系列40多个类别的5万多个花色品种。
出口转内销,实现快速增长;贴牌变名牌,增强发展后劲。长期以来,文登大部分家纺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给别人做了嫁衣,不仅利润低,而且受制于人,吃尽了没有自主品牌的苦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文登引导家纺企业树立品牌观念,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开始由贴牌生产向创牌转变。拥有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两块金字招牌的艺达集团先行一步,首先尝到了品牌经营的甜头,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不足一千万提高到现在的3亿元。
李国波说,被动贴牌是替别人占领市场,主动创牌是为自己开辟市场。从贴牌到创牌,是家纺企业逐步走向成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
现在,文登家纺产业已步入以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阶段。众多家纺企业把品牌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来经营,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品牌包装和推介力度,形成了庞大的品牌方阵。目前,全市家纺企业拥有3个中国名牌、4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
为推动家纺产业由铺天盖地的富民产业向顶天立地的支柱产业跨越,文登通过建立家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融投资扶持力度,对新设立的民营家纺企业和个体家纺业户,给予上交税款不同比例资金扶持等措施,在全市上下掀起壮大家纺产业的新高潮。自2006年以来,文登财政支持家纺企业发展的资金达3.4亿元,各种奖励资金2700多万元,家纺企业和各类配套企业发展到4152家,是“十一五”初的两倍,从业人员达13.8万人,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5%以上,80%以上的村设有绣品加工点,45%的农村家庭受惠于这一产业,文登家纺产业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未来五年,文登将引导家纺企业继续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线,着力推动家纺行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家纺航空母舰,将文登打造成国际化、规模化、系列化的家纺产品和原辅材料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