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浙江鞋革企业出口订单9月普降

在《浙商》记者调查的这12家企业中,今年1-9月份订单相较上年同期,大部分出现下滑趋势,降幅从5%—60%不等。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的订单,比起8月份呈现出了普降态势。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本就处于严寒中的外贸企业再受考验。

“情况比我预想的要糟糕。”10月15日下午3点左右,瑞安亿迈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志银淡淡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此时正是“2008广交会”开幕第一天,叶离开自己的展位在一个楼梯间接受《浙商》记者的电话采访。“没关系。都快一天了,连个问询的客商都没有。”

而来自会展方的消息证实,来自欧美的客商骤减。此外,广交会期间羊城、东莞的酒店预定量较往年下跌近两成。

差不多同样的时间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服装辅料的商户胡忠泽正收拾东西准备“打烊”。

“之前到5点钟了还在忙碌,现在很惨,最近两个月生意差了一半。”胡忠泽简短的话语透着一丝无奈,眼下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正把他的信心拖至谷底。

遇到同样困境的不只叶志银和胡忠泽。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月,浙江全省出口总额1179亿美元,增长24.3%,增幅低于去年同期4.9个百分点。

从《浙商》记者分别在杭州、宁波、温州、台州、义乌等地所做的外贸企业调查数据来看,“涉及纺织品、服装、工艺品、皮革、五金、眼镜、箱包等行业的12家被调查企业,其订单不同程度地减少。他们中的大部分认为,出口衰退不可避免,已经出现苗头(因为出口订单的一定滞后性,有些行业表现还不是太显著),并将在近一两年内持续影响企业的生存状况。

9月订单普降

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产、销售服装的大型服装企业,其外贸销量曾稳居该市行业前三。这样的“领头”企业,在2008年到来后,也备受环境影响。

“今年1-9月份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大概减少50%。”该企业董事长助理孟想告诉《浙商》记者,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订单“大幅度锐减”。

同样“大幅度锐减”的,还有温州真青光学有限公司的订单。

“今年1—9月份的订单相对上年同期,下降了70%。”真青公司主要生产高中低档太阳镜,出口方向为欧美等地,该公司总经理叶剑清自己也吃惊于这一降幅。在他的印象中,企业从未如此“艰难”。“自从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尤其是最近的金融风暴以来,来自美国的订单一月少于一月。”

对美国市场的订单下降,是几乎所有出口企业的共同感受。

“今年美商的服装订单比去年同期少了1/3左右。”杭州吉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建萍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称,尤其是低档服装的订单量减少得较为明显。“客户都往越南、泰国寻找报价更低的供应商了。”

在浙江外贸重镇义乌,这种压力更是明显。

“往年到了10月份圣诞产品的订单基本全都出去了,今年其他市场还好,但美国很惨,订单量少了一半。”义乌中圣圣诞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中高档圣诞树、光纤树、藤条、花环等,其总经理何松平自称对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骤然降低早有预感。

也正是因为这一预感,在今年开始,他逐渐转向欧美市场。但是压力同样存在,由于今年以来圣诞工艺品的原材料——钢材,成本增加了30%。何松平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压低成本,简化设计。

“2005年、2006年去美国参展的时候,一次单下来足够该企业半年的生产计划。去年5月份去参展的时候,只接了一个月到一个季度的生产计划。”义乌的东方之星控股集团也感受到了美国客户购买力的缩水。这家出口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的企业,在“金九银十”的旺季,生产车间的设备也难得地空闲了一部分。

事实上,在《浙商》记者调查的这12家企业中,今年1-9月份订单相较上年同期,大部分出现下滑趋势,降幅从5%—60%不等。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的订单比8月份呈现出了普降态势。

“没有一个出口(企业)不受影响,无非是多少而已。”被调查企业之一——宁波缘美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峻表示。

而《浙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对订单骤减闭口不谈,对一些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证实了的损失,也极力否认,以至于坚决不填写问卷。从这一角度来看,在被调查的这12家企业中,一些表达模糊的“变化不大”、“持平”等词句,也多少透露着一些无奈。

消费品影响最大

美国金融危机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美国,每年从感恩节到圣诞节的一个月被称作“假期黄金购物季”,美国零售商在这段时间的销售额和利润,几乎占全年的一半。

但今年情况不同了,消费者们已经打定主意捂紧荷包,大大削减圣诞支出。

“这里的商店都在打折,但是店里生意还是冷冷清清。”10月12日,远在美国的温州人瞿先科通过电话向《浙商》记者描述着他看到的情形,“很多家庭都准备把圣诞的预算砍掉一半。”

海外消费需求的下降,国外零售商的压力直接传到了浙江的出口企业。从《浙商》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纺织品、皮革、工艺品等消费品行业,受影响更大。调查显示,在7家9月订单下降企业中,清一色都是属于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

“我们是一家销售公司,主要出口产品有鞋类、服装、皮革制品、太阳眼镜、文体用品、刀具等。从行业来看,消费品订单下降的比例要高很多。”温州新世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向《浙商》记者表示,9月份鞋革等日常消费产品的出口额较上月下降了5%,而其他一些行业则下降了1—2%。

整体而言,9月与8月相比订单减少了10%-15%的,基本都属于消费品行业,其中太阳镜行业、打火机行业等降幅更多;加上利润摊薄、回款风险大,企业开工生产意愿下滑。

“现在本该是订单旺季,但减少量非常明显。”温州金可光学有限公司负责人熊伙荣告诉《浙商》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都在上海,都没怎么在公司了。“在温州也没什么具体要做的,还不如跑到上海来找找订单。”

除了消费品购买力缩水,还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国外进口商在价格上非常敏感。

“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低价采购。而我们浙江出口企业受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润被大量吞噬,但是美国进口商并不愿意加价。”杭州的一位礼品商萧先生称,这让自己很苦恼。

宁波缘美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峻也表示,国外客人对质量特别“挑刺”,要求更严,要求打折的现象很明显。

违约案例飙升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一些实体企业,这些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借机转嫁风险,以破产为由拖欠货款,或不还款、拒付款,这让出口大省浙江的一些出口企业很受伤。

“我们的一个会员就遭遇了这种无赖行经。”10月11日,中国贸促会浙江分会法律部副部长马赛向《浙商》记者透露,一个半月前,浙江国际商会(浙江贸促分会隶属机构)的一个会员企业,依照合同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货物运抵澳大利亚港口。但一星期之后,他等到的不是客户的汇款单,而是一封告知信。

该告知信称,由于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能完成与该会员企业的订单合同,其已发至澳大利亚的货物,请自行运回,费用自行承担。

“这事情交涉了一个来月,到现在还没解决。一个月的滞港费都要一大笔费用,还要加上运输费,该会员企业已经基本放弃这批货了。”马赛告诉《浙商》记者,最近两个月以来,浙江贸促分会接到不少会员的电话,很多都是类似的国外客户违约事件。

相对于“拒绝提货”,拖欠货款的违约更让浙江企业感到无奈。记者接触的企业反馈显示,目前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明显加大;其中,美国进口商为缓解资金压力,纷纷要求延长付款期限,从以往的2-3个月延长到现在的4-5个月。这对原本生存困难的外贸企业打击严重。

“1-9月,浙江受理全部报损案件近300起,金额近5000万美元,其中涉美的报损73起,金额1800万美元左右。而在去年同期,浙江受理的涉美案件是42起,涉案金额为980万美元左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忆告诉《浙商》记者,平湖市的箱包行业,因为外方违约,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9000多万元。

据本刊的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温州真青光学有限公司今年的坏账率提高了两倍;杭州海可进出口有限公司和温州的一家刀叉生产企业,在今年的下半年,出现了第一笔坏账……

“我们目前还没有出现坏账,但是对潜在的风险很担心。”杭州吉雅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建萍向《浙商》记者表示,她现在担心的是,美国金融危机是否会影响欧洲银行,换言之,欧洲客户的信用度是否牢靠。

可见,即使是还没出现坏账,一些出口企业,也对比已经有了深重的危机感。

发布时间:2008-11-18 
来源:浙商网 
查看次数:771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