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频道

汇率升值利好有限 服企“出海”根基未牢

目前看来,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凸现出的海外扩张机会,政府层面的反应似乎要比一些服装企业热烈得多。

在“第六届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曾呼吁中国企业利用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这些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如果我国企业能够成功地并购,这些优势资源可以为我所有,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然而,这样的“号召”在国内服装行业中,面临的却是相当一部分服企的低调回应。

服企海外并购基础未牢

或许巴黎艾菲尔铁塔旁那家面积为300平方米店铺的“中国经历”能一定程度解释中国服装企业的低调,这个位置极好的店铺曾被一家中国服装企业以大价钱租下用做该企业旗下服装品牌的终端卖场,这家中国服装企业的老板曾说,世界上最好的服装都在巴黎,所以,我的品牌要进入巴黎,在最好的位置上展示给全世界看。然而,不幸地是,这个理想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原因是法国人并不喜欢这个中国品牌。

当浙江汉帛服饰公司品牌经理邓韬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邓韬极力要向记者阐明的观点是,现在的情况不是中国服装品牌要不要进行海外扩张,而是中国服装品牌目前有没有实力进行海外扩张,这种实力更多的是指服装产品本身。

邓韬表示,眼下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对于中国服装品牌海外并购及海外扩张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肯定不会形成规模,“我跟周围的朋友在聊及今年人民币汇率可能的升值幅度时,我们都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1美元兑换6.6元左右的水平,因此,我觉得,如果这个汇率在这个区间浮动的话,并不会导致国内服装品牌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扩张。”

在邓韬看来,眼下的人民币汇率上涨幅度并不能决定服装品牌海外并购行为的发生,产业发展的成熟与否才是决定中国服装品牌是否进行海外扩张的根本因素。

“中国服装品牌进行海外扩张明显底气不足,包括产品风格、货品定位、经营管理人才的配备上,中国服装品牌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再加上企业决策者对外扩张的雄心有限,中国服装品牌海外并购扩张的时机都不成熟。”邓韬认为,中国服装品牌对海外扩张热情不高是由目前国内服装市场还处于饱和阶段的现状所决定的,“一般而言,企业只有在某个区域市场内做不上去了,才会去扩张,而现今国内服装市场还未达到这种程度,由于国内市场巨大,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能成就一家大型企业,因此,立足国内市场,把根基打牢才是中国服装品牌目前最先要做的事情。”

香港新旺族公司营销总监助理庹真国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现在企业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还没到时候。甚至,对于人民币汇率上涨造成的海外建厂成本下降等利好,庹真国也认为与国内工厂相比,海外建厂缺乏吸引力。“目前,我们位于重庆的工业园与海外建厂相比是有优势的,由于重庆人口多,政府要考虑就业,因此政府相关的支持也比较多。”

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

目前,已发生的中国服装品牌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国内服装品牌海外并购最常见的诉求并不在于获得收购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及其的营销网络。

汉帛此前收购了一家定位于小众人群的美国高端品牌——HAILIVES,这个进入了纽约第五大道的美国品牌所开的店并不多,品牌影响力在美国及中国范围内都有限,然而,这些都不是汉帛所看重的。

“我们收购这个品牌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品牌的设计团队及其员工的品牌运做能力。”邓韬表示,“我们看重的是这个品牌能否填充我们的实力,可以说目前中国服装品牌最缺的是时尚产品及国际化品牌运做人才。”

据了解,获得 HAILIVES 品牌所有权后,汉帛并未对其进行管理输出,还是由该品牌原来的一套人马管进行理,发生变化的仅仅是品牌所有权的变更。

在邓韬看来,收购品牌影响力较大,营销网络强大的欧美品牌现在并不实际,除了价格上的考虑外,没有相应的国际化人才配套是关键因素。

事实上,在目前国内服装行业中,还没有一家中国服装品牌真正意义上收购过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强大网络渠道的海外品牌。

对此,邓韬表示,借助人民币汇率上涨的优势,中国服装品牌的海外扩张应该是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与一些韩国品牌在中国获得成功,而在日本市场失败的道理一样,中国服装品牌在进行海外扩张时要选择自身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只有这样,中国的服装品牌才能借助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因素有效进行海外扩张。”

而对于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该如何操作时,邓韬认为抱团在政府的牵头下到第三世界国家建厂是最好的选择,“以政府的名义,抱团去谈项目能争取到比较优惠的条件。”

发布时间:2008-05-14 
来源:服装时报 
查看次数:1311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