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频道

邱林:不应以削弱外贸为代价出口转内销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因此日前开幕的第72届中国电子展参展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在政府启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包括内地出口型企业、台资企业、港资企业正在把经营战略向内地调整。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副总经理陈雯海表示,随着大量的外贸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竞争程度必将加剧,相比较而言,出口型企业在这场竞争中可能占据更多优势。

曾在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出口转内销”正在国内悄然上演。纺织、家电、家具等行业的不少企业已经决定,将产品订单从欧美市场转向国内。有专家预测,在拉动内需政策的强力推动下,这一出口转内销的热潮将持续两三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转内销似乎已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的共识。目前在国内,已有多家外向型企业把2009年确定为内销“突破年”。

例如纺织行业,业界人士预测,2008年内需市场未来将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纺织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由出口拉动逐渐转向国内消费。事实上,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外销增速,这无疑向纺织业界传递出一个信号:通过转战国内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将成为纺织出口企业渡过难关的明智选择。

但不少外贸专家认为,出口转内销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销售客户的转移难度很大,各个市场产品技术要求不一样,资金往来、信誉的开拓都需要很长的过程。以玩具企业为例,加工贸易在国内玩具制造业中占50%,如果转型做内销,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整套营销策略、产品设计过程都要转换。玩具本身是微利产品,花大成本去做研发和设计,可能得不偿失。

其实,出口转内销作为一种贸易手段无可厚非,在这一方面出口型企业实力大于内销型企业,如今外贸不行改做内贸,也顺理成章。然而,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转型搞内销而主动放弃国际市场却不足取。其实,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起飞最主要的引擎。如今,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40%,贸易依存度(进出口之和与GDP之比)接近70%。这两个数字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大国,以及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经济体。

可以说,外贸出口现在乃至将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仅靠拉动内需和增加投资是无法替代的。过去,比较优势的发挥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出口规模的迅速发展,在不到15年的时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从世界第11位直奔到现在的第2位。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规模庞大、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中国制造业的规模相对很大,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制造业规模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国的生产规模和制造规模在全世界处于前面。

我们应该看到,国外采购商对中国产品有信任,其消费者对中国的产品也有一种依赖感。我们的产品凭借价格优势,不仅占领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且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在迅速提升,对欧美一向引以自傲的技术优势构成了新的挑战。

的确,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许多迹象表明,即使中国对外出口和国外对华直接投资都有所减速,中国也有能力抗御其不利影响。由于有关方面公布的一些数据夸大了中国出口贸易在遭受冲击时的脆弱性。应该看到,如果世界减速影响到中国,会促使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有专家粗略估计,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可以弥补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减速导致的增长率损失的50%-70%。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出口转内销在缓解中国经济发展会起太大作用,更不应以削弱对外贸易,放弃国际市场为代价来推进出口转内销。政府需要从一些制度安排与调整来夯实外贸出口战略政策入手,制订更为合理的拉动内需与促进出口的中性贸易政策。如果当前困扰经济发展的外贸与内需比例失衡问题不解决,其经济发展可能将会失衡。而过度强调内需而忽略外贸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将可能永远是畸形的。
 

发布时间:2008-11-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查看次数:1404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