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频道

外贸惨淡 出口纺企转内销 市场消化不良

深受欧美经济影响的纺织企业,无奈之中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

据了解,大量纺织企业转到内销市场,将会使我国纺织行业出现至少30%的产能过剩。这还不包括那些涌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同行。

而中国市场并非避风港,在这里谋生难度和风险更大。

外贸惨淡

“今年订单已经下降了20%~30%。总体市场形势比较严峻。”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宜勇坦言,全球经济持续动荡,对公司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最直接的表现是订单大幅减少。

刚从欧洲参展回来的兰州三毛纺织集团董事长阮英说,在占集团纺织品出口份额40%的美国市场,现在只剩下长期合作的老客户。

前9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326亿美元。同比增速6.72%,去年同期增速近20%,增速滑落很大。事实上,增长数据与汇率变化有很大关系,如果去掉美元贬值的因素,以人民币计价,则1~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下跌了2.7%。

国内水土不服

李先生是一家纱线公司的销售人员,这两天他正忙于和织布厂的采购人员陪吃陪喝,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的公司下订单。因为其外贸量已经急剧萎缩,急于寻找国内客户以免工厂关门大吉。

“形势逼迫得人要疯了。”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二部朱序刚这样说,由于出口整体下降比较大,公司决定明年将30%的出口量转内销。但习惯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他们,不知道如何打通国内的下游采购商。

由于国内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已不仅是收受礼品,还明码标价要回扣。“他会拿订单要挟工厂、拼命打压工厂的价格,再直接按照每米几毛到几块不等地索取回扣。”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王志俊如是说。

据了解,每米纺织品根据质量不同,有几元的,也有几十元的。而有时一个采购员可以从一个订单赚取几万元之多。这对成本高涨、利润微薄的中小纺织企业来说,无疑难以支撑。

据悉,目前国内纺织行业采购量大宗都在南方。但南方的采购商习惯欠款,而非现款结算。这在经济形式愈加严峻的现在,很有可能某家采购商突然宣布倒闭,其对上游厂商的欠债就没有办法付清。“我们宁愿不做这样的生意,也不能让企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王志俊如是说。

王志俊表示,诚信问题使纺织行业越到上游越吃亏。卖棉花的不如卖纱,卖纱的不如卖布,卖布的不如做服装。“要倒就是从上游开始。”

日前浙江省公布的《企业信用监管报告》显示,信用优良的纺织企业仅912户,占行业企业总数的1.87%,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要找业务,还不能找没谱的业务。国内纺织企业的困境可想而知。

从7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代价

由于外贸市场不好,一些国外的纺织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

杜邦公司亚太区总裁陈荣二透露,在金融危机汹涌扩散的势头下,明年将会有具体拓展市场的动作推出,目前一系列进入中国的计划正在酝酿中。

杜邦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欧美市场失去的订单,都希望可以从中国等市场拿回来。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和进口的金额比重是1∶1。初步估算目前服装内销市场可达6000亿元~7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出口也差不多是七八千亿。国内企业内销和部分国外厂家涌入中国,内贸市场的产能将达到10500亿元。可以肯定国内市场无法消化激增的产能,供求矛盾将极为突出。

“这意味着有30%的现有产能将惨遭淘汰。这样一个产业整合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到时候,我国纺织业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而外贸也从单纯追求数量变为追求质量。”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如是说。

发布时间:2008-11-08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 
查看次数:820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