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一直是市场谈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作为前期国家主要创汇来源的纺织行业,随着多种问题的深层积累,近期来,也接连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樱花纺织集团倒闭,江龙控股集团破产……等等,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象,使之扣上了“夕阳产业”的帽子。
作为劳动密集性的产业,纺织行业在就业问题上的突出贡献,是众所皆知的,因此,国家也格外重视。自从今年八月份以来,即接连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来改善行业的薄利现状。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纺织品作为棉花的主要终端消费品,今年行业的“不景气”不光对棉价产生的很大的影响,甚至波及到整个棉花的产业链条。郑棉期货3月份从16800元/吨持续下挫到10月份的12000元/吨,囤棉企业亏损严重;12000元/吨的价格也几乎逼近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会对其正常的生产计划造成影响,企业又会有哪些应对措施?同时,新花开秤价格偏低且持续下挫,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国家接连的出台收储措施是否会扭转格局,带着这些问题,十月中下旬,笔者起对湖北省内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考察,重点针对棉主产区如天门、钟祥、枣阳、枝江、公安等地。
(1)棉花生产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华中的主要棉花生产地,历年的平均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次于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排名第五位。08年,湖北省棉花的整体种植面积增加20%,但8月份以来受接连的雨水天气影响,湖北棉花受灾情况较重,据协会消息,这一比例接近三成,总产量相比往年减产了近两成。同时,整体棉花质量有所下滑,三级花有限,市场充斥的多是弱三级和四级花。08年,湖北省棉田平均亩产在400斤左右,公安县采用密植机械化耕种,亩产约在650斤。按照亩产籽花650斤,平均收购价格2.6元/斤计算,亩产毛收入为650*2.60元=1690元。
而受通胀影响,今年棉农的植棉成本大幅增加,化肥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原因。尿素由07年的72元/百斤上涨至今年的130元/百斤,涨幅为80.56%;钾肥由100元上涨至240元,涨幅为140%;复合肥由125元上涨至250元,涨幅为100%;等等,致使今年农民每亩棉田投入增加100-300元。同样按密植亩产650斤的标准,今年公安县平均投入增加近300元达到780元(不包括人工成本)。则整体而言,棉农亩产收入为910元。而湖北今年平均亩产水平仅在400斤,则平均收入不达500元/亩。相比去年平均千元左右的水平,棉农今年受损情况较重。因此造成前期开秤较重的惜售心理。
(2)棉花收购、加工
受期货价格一路下滑及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现状影响,结合棉农早期的惜售心理,棉花的交售进度缓慢,由前期的收购受阻到现在加工企业基本停止收购行为,或者压价限量采收。往年奔波各个村头抢收新花的棉花贩子,今年也十分稀少。
棉花加工商态度谨慎,压价收花,积极性明显受到打压。前期油菜籽一波高开急挫行情,使得油厂纷纷被套,菜油囤积难以出货,加工企业亏损惨重。而今年棉花期货至3月份以来一路下滑持续阴跌,少数规模较大的加工商前期参与卖保,现也基本平仓,而多数中小加工商面临接连走低的棉价,从棉农种植成本考虑,认为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相反持续近半年的下跌让其更倾向看反弹需求,没有参与卖保。等到陆续开秤时,905直接跌至12500附近震荡,几乎没有套利空间时,加工商的收购积极性就基本消失了。
棉花的加工成本,按照湖北近期籽花平均收购价2.55元/斤,0.75元/斤的棉籽价格计算
(2.55-0.75*0.62)/0.38*2000+500=11473元/吨
结合当前的买方市场,加工企业销售得自付运输费用,现货的平均报价(10月31日)为11700-11800元,中间利润约在每吨100-200元/吨。且2.55元是最新收购报价,三四天前以2.60收购籽花的加工商已经亏损了,不仅如此,销售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3)棉花仓储、贸易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实体经济也受到波及,交割库和贸易商纷纷对国内棉花消费市场预期看淡。同时,期货价格一路走低,结合仓储费用和资金利息每月费用约150元/吨,901和905已经不具期现套利机会了。而面对持续走低的市场行情,现货贸易商路易·达孚迟迟不动。期货交割库、电子撮合库几乎都停止以往的贸易业务,立足仓库自身的经营和质押业务。于是,皮棉的流通环节大幅萎缩,不亚于被扣上了一个“紧箍咒”,皮棉销售困难重重。
此时,棉花市场的需求主体就直接面对纺织企业和国家收储。国家收储前期以新疆棉为主,而近期增加收储100万吨,也仅涉及地产棉30-40万吨,企业表示“僧多粥少”,难以产生明显的推动效用,而纺织企业因资金紧缺拖欠货款,无疑是给面对棉价持续走低下的加工企业雪上加霜。
调研期间,走访的三个市级撮合库,平均入库量不及库容的1/10,企业也表示今年棉花入库情况较差,往年这个时节仓库已经满了。同时,棉价一路下跌,也使得交割库的质押业务冷落许多。
(4)纺织企业
全球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和海外消费市场的整体需求下滑,对以出口为主的国内纺织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人民币的坚挺消弱了低端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订单量迅速萎缩。结合国内电力、运输、人工等成本的增加,纺织行业遭遇内外夹击,不少中小企业接连破产或停产,生存极为艰难。尽管国家接连提高对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但外销型纺织企业依然面临重重压力。
在对襄樊一出口成衣的企业的调研中,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面对今年的不利形势,除国家接连扶持外,企业也积极展开自救,比如调整战略方向,转向新兴的海外市场;在原来低端产品的结构上发展中端产品;对内调整薪酬和员工结构,节约人力成本等等。经过系列调整后,企业今年的订单数增加了,产能也扩大了近30%。但企业依然面临严重的流动性资金紧缺问题,尽管国家给予了相关扶持政策,商业银行和农发行出于资金安全及资金效率的角度,依然不愿意给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因此,实际采购棉纱、坯布等原料时,只能半付款半赊购,由于海外客户下订单时只预付10-15%的货款,纵使两头压缩,全部投入生产,流动资金紧缺问题也依然存在。
调访的几家纺纱企业,整体情况较佳,几年下来的利润沉淀,企业自身的实力也不断增强,自有资金充足,均表示不需要银行的贷款支持,针对当前形势,企业表示生产状况没有受到影响,今年也没有扩大规模的打算。纱线的销售方面,也表示没有问题,除了关系好的老客户适当赊点棉纱外,其余均是现款现货。而调研将近结束时,随着纱线价格也是一路走低,企业反应出现了部分库存现象。皮棉采集方式依然是以赊购为主,平均库存约为一个月,个别企业库存仅为一个星期。企业对当前的应对措施归结为三条:(1)压低棉花库存;(2)杜绝棉纱库存;(3)订单生产,加快周转速度。
通过十月中下旬为期两周的走访,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湖北省内棉花产业链条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感觉相当担忧:尽管省内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目前还没有受到消费市场缩减的威胁,但行业内各环节相互赊欠货款的行为已经更加普遍,而且流动性大大降低。一旦人民面临股市或信贷等方面遭遇财产缩水,对纺织品捂紧钱袋,则缺乏消费者买单的棉花产业链将一环扣一环出现接连的资金问题,后果不敢想象。同时面对接连下挫的期棉价格,企业错误估计形势,对期货套保功能认识不深,依然难逃现货经营的被动风险。
而棉农无疑是这波下跌行情中最后的买单者,棉农利益得不到保证与国家努力实行三农改革提高农民收入的方针是相悖的,而今年湖北省内棉农既遭减产又逢低价,损失较大,如果这方面依然没有相关切实举措出台,无疑农民种棉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尝试性的“棉花种植保险”,主要是对棉花生产中面临雹灾和洪水等特大灾害发生大面积的减产事件进行承保,除此以外的风险不在承保之列。如果保险公司能结合期货一起对棉价区间做个有效保护,增加“棉花保险”的范围,则将有效带领棉农规避棉花的低价风险,保证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引导棉花种植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的产业种植,进而有效推进国内棉花产业的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