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频道

保暖内衣两遇寒冬 重庆崽儿次次抄底 (图)

国内知名保暖内衣品牌“金考拉”掌门人-杨建明

他在保暖内衣行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时入行、又在保暖内衣企业面临彻底洗牌期间扩产、眼见行业座次排定可坐享收获时他又开始向难题挑战……他就是重庆男人杨建明,国内知名保暖内衣品牌“金考拉”掌门人,从28岁开始做保暖内衣至今,8年时间里,他不断挑战自我,把“金考拉”做成了行业前三强。如今,在国际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行业正值危机时 他进入

2000年,是保暖内衣行业的多事之秋。以拥有一套×××牌保暖内衣为荣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花几百元买来的“身份象征”,和普通的二三十元一套的内衣相比,居然只是多了一层塑料薄膜!保暖内衣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以俞兆林为代表的一些保暖内衣品牌凭借对“保暖”概念的宣传,开启了内衣新时代,并迅速获得了市场追捧,一时间跟风生产者蜂拥而至,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保暖内衣品牌诞生。但到2000年,当“保暖秘密在于填充了塑料膜”的行业秘密曝光后,保暖内衣行业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商们高达100%的巨额利润,遭受了全社会的质疑,曾经风光无限的保暖内衣行业在空前信任危机下进入了“寒冬”,当初跟风入行的企业纷纷倒闭。

这时的杨建明,刚刚从代理销售健身器材、保健用品等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保暖内衣行业在全社会引发的震动也引起杨建明的关注。正在考虑转行的杨建明试探着召集了几个人做了一次市场调查,结果发现,被访消费者中一大半虽然对“靠塑料膜保暖”的行为非常愤慨,但对保暖内衣本身并不排斥,甚至认为如果能提高技术含量,依然会选用保暖内衣,因为它能让臃肿的冬天穿着变得轻便。

市场调查让杨建明看到了保暖内衣行业“寒冬”掩盖下的机遇,结束了成都销售公司的一切事务后,杨建明带着全部家当,只身前往上海,开始创建自己的保暖内衣品牌——“金考拉”,而这时,正是保暖内衣品牌大举撤退的时候。

 保暖内衣大洗牌 他扩产

清醒认识到技术含量高低是决定品牌成败关键的杨建明,在建厂之初就大胆从上海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购买了一项刚刚研发出来、尚未经过市场验证的新的织造技术,“金考拉”凭借这项新技术被消费者接受。在经历了“保暖塑料膜”事件后,盲目的保暖内衣行业开始逐渐回归理性,大的保暖内衣品牌也开始尝试着将科技含量的技术运用到生产环节,经过两三年的市场重新培育,保暖内衣行业渐渐回暖,又开始有新的品牌接踵加入保暖内衣队伍。

但此时的杨建明却有了隐隐地担心:为了占领市场,许多内衣品牌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产品,但对保暖内衣最核心的保暖率问题却只字不提。当时,国内除了一部《絮片类针织保暖内衣标准》外,根本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非絮片类保暖内衣的行业标准,这意味着,保暖内衣到底保不保暖、保暖率能达到多少等系列实质性问题根本没有规范,如果保暖内衣不保暖没人追究,如果品牌商吹嘘自己产品的保暖率能达到100%也没人能管。杨建明称:“如此下去,保暖内衣行业势必再次遭遇危机。”杨建明的担忧果然应验了!2004年刚刚入秋,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上柜不久的保暖内衣开始大促销,进入商场,满眼都能看到一两百元的保暖内衣只需三四十元就能买到,这样的价格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当时,商家说得出的理由是:暖冬,为了避免货物大量滞销积压资金。但说不出的隐情却是:国家针对保暖内衣制定的首部《针织保暖内衣》行业标准将从当年的11月1日正式执行。众多不符合规定的保暖内衣品牌想趁标准尚未执行实施时,清货走人!

从2004年至2005年,国内保暖内衣行业经历了大洗牌,从500多家锐减到几十家,南极人、北极绒这样的“大牌”,也未能扛住那场巨大冲击。而向来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的杨建明,又看到了机遇:经过大洗牌,竞争者减少了,留下来的品牌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当时,恰逢国家号召纺织行业西迁,2005年,杨建明带领“金考拉”回到重庆,2006年在合川投资1.05亿元建立了占地100余亩的生产基地,同年又出资成立了金考拉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就这样,他以抄底的方式奠定了在行业的地位。

改进技术挑战千年定论

《大百科全书》上有一段文字如此描述:木棉纤维中空超轻、保暖性好、天然抗菌、保湿吸湿,但因其纤维短而轻,一般用于做枕头、被子的填充料,并得出结论:“木棉不易纺纱”。在保暖内衣行业站稳脚跟后,杨建明要向这一被行内称为“千年定论”的难题发起挑战,他不但要把木棉纺成纱,而且还要做成保暖内衣供世人享受!

杨建明再次找到上海东华大学,斥资成立了专门的木棉研究所,开始聘请专家攻克木棉纺纱难题。但是,情况远远比杨建明设想的更难,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木棉纤维短而轻的特性几乎让参与研究的近百位专家灰心丧气。“最糟糕的时候,课题组十多个研究人员,只有我和王所长没有打退堂鼓”,杨建明提到的王所长就是木棉研究所所长、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俯梅教授,如今,回忆起前后长达两年的攻克过程时,王教授仍感慨良多:“困难难以想象,但是我们认为能成。”

2005年7月的一天下午,正在车间视察的杨建明突然接到了一个研究员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几度哽咽,报告了杨建明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木棉纺纱难题终于攻克了!在大家最初的想象中,只要将木棉纺成了纱,织成布做成衣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接下来的情况,却向笑意未尽的人们迎头泼了盆冷水。在织布过程中,技术工人发现,无论用再轻的动作,都无法防止木棉的飞絮四处乱窜,掉落的纤维钻进纺织机器里,不但容易堵塞机器导致机器罢工,而且纤维一旦落到正在织造的布料上,一经机器推压,就会在布料上形成抹不去的刺点。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杨建明投入上百万元,让纺织机织造厂量身为自己改造了机器,才将该难题解决。

2006年8月8日,“金考拉”第一套用木棉纺织的保暖内衣下线,引起的行业轰动可想而知。但令人艳羡的成功背后,只有杨建明知道,除了上千万资金的投入外,整个公司在两年间所遭受的压力和困难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如今的“金考拉”,凭借技术优势,已跻身国内保暖内衣行业前三强宝座。按照杨建明的规划,最迟明后年“金考拉”就将迈出国门,向海外进军,而中东地区有望成为其打开国外市场的桥头堡。对于目前金融危机下的海外市场,别人已经焦头烂额,他却要去,对此,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是个抄底的机会。

 记者手记

  他像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成千上万的投机者被保暖内衣的巨大利润吸引而蜂拥入市时,杨建明在冷静观望;行业大洗牌保暖内衣企业死伤大半时,杨建明却果敢入市……他的做法和巴菲特的股市投资心得不谋而合。从危机中发现机会、从繁荣中发现危机,并在这些危机和机会中找出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向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行,这或许是目前金融危机下,值得借鉴的。

发布时间:2008-11-03 
来源:重庆商报 
查看次数:1664
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
Copyright©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www.tex-center.com
ICP备案号: 浙B2-20080238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

浙B2-20080238-9